生鲜乳中假单胞杆菌属鉴定及不同储存温度下蛋白酶活性的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smax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嗜冷菌污染生鲜乳造成的乳制品腐败会给奶业带来重大损失,因此是乳品行业特别关注的问题。生鲜乳有时在低温下储存2至5天后才会进行热加工。在储存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会发生变化,嗜冷菌所占比例会增大,这可能会降低生鲜乳的质量。假单胞杆菌已被确定为在乳品行业中主要的嗜冷菌,使其成为最重要的细菌群之一,它们存在于不同的环境中,并经常与食物腐败有关,尤其是生鲜乳。有研究发现,假单胞杆菌的生长经常与胞外酶(例如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产生有关。冷藏期间,假单胞杆菌分泌的肽酶为热稳定的胞外蛋白酶,其在巴氏杀菌或超高温(UHT)处理后仍可保留活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残余的酶活性可以引起奶和奶制品的凝结和降解。因此,应严格控制生鲜乳中的假单胞杆菌数量。牛奶中假单胞杆菌属鉴定及不同储存温度下蛋白酶活性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从牛奶中分离并鉴定假单胞杆菌属细菌,并在不同的储存温度下(2℃、4℃、7℃和10℃)测定这些分离株的蛋白水解活性。2016年3月,从中国陕西省的87个散装罐中收集生乳样品(n=87)。使用假单胞杆菌特异性16S、通用16S rRNA测序和rpoB基因测序鉴定假单胞杆菌属细菌。假单胞杆菌属的蛋白水解特性通过含乳琼脂培养、三硝基苯磺酸定量测定试验和是否携带碱金属肽酶基因(aprX)来确定。87个样品中共分离出143个株假单胞杆菌,并且被鉴定为14种假单胞杆菌。其中,40株(28.0%)假单胞杆菌可以在2℃下分解含乳琼脂上产生蛋白水解圈,4℃时为 74 株(51.8%),7℃ 时为 104 株(72.7%)和 10℃ 时为 102 株(71.3%)。另外,在7℃时45株(31.5%)假单胞杆菌的蛋白水解活性超过2mmol甘氨酸等量/mL,其次为 10℃时 43 株(30.1%),4℃时 1 8 株(12.6%),2℃时 7 株(4.9%),结果揭示了存在于牛奶中的假单胞杆菌属蛋白水解活性和不同温度下的腐败潜力。因此,加工前适当降低温度和缩短时间可以减少假单胞杆菌属的肽酶产生,同时也应控制挤奶时的卫生。特色乳中假单胞杆菌属鉴定及不同储存温度下蛋白酶活性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鉴定来自中国五个省份的山羊、水牛、骆驼和牦牛奶中假单胞杆菌属,并评估这些分离菌株的蛋白水解活性。2016年,从中国的五个省收集山羊(n=50)、水牛(n=25)、骆驼(n=25)和牦牛(n=25)的生乳样品。通过假单胞杆菌特异性16S、通用16S rRNA测序和rpoB基因测序鉴定假单胞杆菌属细菌并分析。在2℃,4℃,7℃,10℃和25℃下通过含乳琼脂的蛋白水解活性、三硝基苯磺酸定量试验,以及碱性肽酶基因(aprX)鉴定以确定这些分离株的蛋白水解活性。125个样本中共有46个样本中发现了假单胞杆菌属,并鉴定得到67株假单胞杆菌属菌株。其中,在 2℃条件下有 7 株(10.4%),4℃ 下 17 株(25.4%),7℃ 下 24 株(35.8%),10℃下39株(58.2%),25℃下41株(61.2%)具有胞外肽酶活性。不同动物来源的生乳中含有大量的假单胞杆菌属的细菌。并且,大多数分离株能够在储存温度下生长并产生影响乳及乳制品品质的蛋白水解酶。该研究结果强调了假单胞杆菌属作为重要的腐败菌株的重要性。因此,政府应为不同动物来源的生乳制定相对应的储存温度和时间,以控制由假单胞杆菌属细菌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所引起的腐败。因此,政府需要针对不同物种动物的奶制定储存标准,并且严格控制原料乳的卫生质量,除了生乳的菌落总数外,嗜冷菌等也应进行检测;乳制品加工企业应减少原料乳的储存时间和确保冷藏温度,并认真清洗消毒管道和容器等。这对于减少由假单胞杆菌所引起的乳品行业经济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柑橘是重要的药食同源食材,被认为是多种功效成分的天然植物来源。黄酮是柑橘,尤其柑橘皮,发挥多种营养健康功效的关键功效成分,主要以苷元的形式存在,其中橙皮苷和柚皮苷含量最高,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和抗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生物活性,成为研究的热点。黄酮苷元经口服吸收后,难以被小肠吸收,绝大部分直接进入大肠,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中的大量肠道菌群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一方面肠道菌群丰富的酶系可能催化黄酮苷
食品工业在屠宰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副产品),如骨头(软骨和硬骨)、肌腱、血液、内脏和毛皮。这些副产品是肉的非食用部分,在加工肉制品中通常被废弃,进而造成环境污染。然而,有效利用副产品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副产品因可被加工成高价值产品而具有宝贵的利用潜力。软骨是肉类加工工业的主要副产品,通常被作为提取胶原蛋白的原料。本研究以鸡胸软骨(CSC)为原料提取Ⅱ型胶原蛋白,旨
普鲁兰酶(pullulanase,EC 3.2.1.41),最早由Bender和Wallenfels在产气气杆菌(Aerobacter aerogenes)的培养过程中发现,因其能水解普鲁兰多糖而得名。它可以特异性水解普鲁兰多糖、淀粉及支链淀粉等分支多糖中的α-1,6-糖苷键。这一特性使得普鲁兰酶在淀粉水解相关的工业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普鲁兰酶最主要的应用方式是用于淀粉的糖化过程,其
甘薯(Ipomea batatas[L.]Lam)是世界第六大粮食作物,是淀粉、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的重要来源。白肉甘薯是淀粉的良好来源,橙肉甘薯富含β-胡萝卜素,而紫肉甘薯富含花青素。不同肉色甘薯被认为是主食的优质来源。然而,目前关于优质甘薯粉(SPF)生产及其对面团性质和主食产品特性影响的信息有限。本文开展了高静压(HHP)和浸泡溶液对白肉、橙肉和紫肉SPF基本成分、多酚、花青素
绿茶多酚(green tea polyphenol,GTP)是天然抗氧化物质,在机体抗氧化、抗炎、延缓衰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针对绿茶多酚对蛋鸡产蛋后期的蛋清品质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不清的问题,开展两方面研究。试验一:绿茶多酚对蛋鸡产蛋后期蛋清品质的影响选取240只70周龄产蛋率相近的海兰褐蛋鸡,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分别饲喂0、100、200和400 mg/kg GTP饲粮,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
本研究主要研究堆肥过程对土霉素降解及砷和铜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采用含有土霉素和铜砷的牛粪和猪粪进行堆肥试验。测定了其理化性质、土霉素浓度和发芽指数的变化。采用连续化学萃取法测定铜和砷含量。该实验还评估了堆肥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35天)。采用冗余分析方法评价环境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的高温阶段产生代谢热。我们观察到,在前两周内,气温迅速上升,并超过了50℃。在Co
不同脂肪水平代乳粉对断奶前后湖羊羔羊血清生化指标、血浆及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本文将研究日粮中脂肪水平对羔羊生长性能及生理营养作用。挑选12对7日龄双胞胎羔羊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F组)及高脂肪组(HF组),分别饲喂不同脂肪水平代乳粉及开食料,60日龄时屠宰其中6对羔羊,其余6对饲喂相同日粮,120日龄屠宰,采集血液及肌肉组织,分析血液中生化指标及与脂肪代谢相关的激素及酶类含量,血浆和肌肉中脂肪
本文利用柑橘果胶作为典型日粮纤维,以断奶仔猪作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柑橘果胶对断奶仔猪肠道黏膜微生物区系功能、黏膜免疫、“微生物-黏膜免疫“轴以及肠道上皮细胞的影响,旨在探究日粮纤维影响仔猪肠道黏膜免疫的微生物依赖或非依赖机制,为利用营养手段调控住肠道健康,实现生猪绿色养殖提供理论依据。第二章分析柑橘果胶对仔猪不同肠道黏膜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选用16头胎次一致的健康杜洛克×长白×大白断奶仔猪(平均初始
学位
双翅目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和蚊子Culex pipiens的成虫滞育,以及麻蝇Sarcophaga crassipalpis的蛹滞育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胰岛素信号参与滞育调控。胰岛素信号通路中信号分子的酪氨酸磷酸化作用可以调节胰岛素信号,因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s)和蛋白酪氨酸激酶(PTKs)的相互协调作用被认为是调节胰岛素信号的重要调控因素。活性氧(ROS)参与酪氨
鸡痛风可分为二类,一是某些传染病因素破坏了肾脏的组织结构,使尿酸盐分泌和排泄受到障碍而引发,如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称为传染病性痛风。另一类是因饲养管理不当,使体内产生了太多的尿酸盐或因肾脏受到了理化因素的损害影响了尿酸盐的排泄而引起,称为代谢障碍性痛风。如果饲养管理正确就能避免此类痛风的发生。本文对8例痛风病的确诊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