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森林源头溪流以河岸带植被输入的凋落叶为主要的能量来源,凋落叶的分解及分解过程中养分元素的释放是土壤-水体营养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纽带。在寒冷地区,凋落叶在短暂的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源头溪流以河岸带植被输入的凋落叶为主要的能量来源,凋落叶的分解及分解过程中养分元素的释放是土壤-水体营养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纽带。在寒冷地区,凋落叶在短暂的秋季输入溪流,随后的冬季过程为凋落叶分解的主要时期。然而,目前关于冬季过程(溪流冻结初期、冻结期、融化期)源头溪流凋落叶分解及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动态的研究匮乏,底栖动物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更是尚不清晰。基于此,本研究以长白山地区的1条森林源头溪流为研究地,以色木槭(Acer mono)和蒙古栎(Quecus mongolica)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叶分解袋的方法,研究了冬季过程凋落叶的分解及C、N、P元素的释放动态特征,并探究了底栖动物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冬季过程凋落叶仍维持了较快的分解速率,底栖动物显著促进了凋落叶的质量损失。两种凋落叶分解速率差异显著,表现为色木槭凋落叶的分解速率(0.0152±0.0030 d-1)显著高于蒙古栎凋落叶(0.0064±0.0017 d-1)。底栖动物促进凋落叶的分解,但对两种凋落叶分解的贡献差异显著。分解170天后,底栖动物增加了蒙古栎18.46%的质量损失率,增加了色木槭27.32%的质量损失率,底栖动物对色木槭凋落叶分解的贡献显著高于蒙古栎凋落叶。分析冬季过程不同时期凋落叶分解的质量损失速率,结果表明底栖动物对凋落叶分解的作用主要出现在冻结期。(2)在色木槭和蒙古栎凋落叶的冬季分解过程中,C、N和P元素的释放动态存在差异。两种凋落叶的C、P元素均呈现出直接释放的模式,C元素的释放集中在冻结初期,P元素的释放集中在冻结期。蒙古栎凋落叶的N元素表现为富集-释放,而色木槭凋落叶N元素在各时期均表现为释放现象,两种凋落叶N元素的释放均集中在冻结期。底栖动物显著促进了凋落叶C、N、P元素的释放,但在冬季的不同时期促进作用不同。对于C元素,底栖动物作用的主要时期为冻结初期,而对于N、P元素底栖动物作用的主要时期为冻结期及融化期。(3)分析环境因子与凋落叶元素释放间的关系。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凋落叶的元素释放动态与水温、流速、pH值等溪流环境因子无显著相关性。指示了在长白山源头溪流凋落叶冬季分解过程中,凋落叶自身质量及分解者的作用比环境因子对凋落叶元素释放动态的影响更大。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地面被过度硬化,不透水路面使得降水难以渗流至地下,对城市水生态循环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国家出台政策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对
目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常见于消化系统的危重疾病,其患病率近年来大幅提高。AP初期易诱发凝血系统的功能障碍,而凝血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roth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复杂网络的社区检测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社区检测在用户推荐、舆情监控、公共安全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如何评价检测算法划分社
受激布里渊散射(SBS)作为光纤中一种典型的非线性光学效应,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光纤激光器、慢光延迟、光纤传感、微波光子学、波分复用(WDM)系统等。布里渊频移(BFS)对温
混凝土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在建筑物中大量使用;不仅要承受静态荷载且可能要承受动态荷载,因此研究混凝土在动态荷载作用下惯性对其强度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落锤冲击劈拉强度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研究惯性效应对混凝土动态抗拉强度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完成混凝土的静力试验以及相关性材料试验,获得了静力荷载作用下的抗压强度和静态劈拉强度以及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相关材料参数。(2)采用落锤
开封城墙早在1996年就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多次遭遇洪水灾害,现存城墙为清代所建。为了加强开封城墙的保护管理,开封市政府曾多次组织开展修复工程。但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之一,由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功能性疾病。其中肠道菌群失调是其发病机制之一。小肠细菌过度生
石蜡基原油(高凝油)的分布十分广泛,传统注水开发开采石蜡基原油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结合区块特点开发新的适合石蜡基原油油藏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是很有必要的。国内的石蜡
散射过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散射过程的研究在了解微观粒子结构和运动规律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理论研究上主要通过三重微分散射截面了解散射过程中的信息。电子碰撞
红松(Pinus koraiensis),是主要分布于我国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地区的一种珍贵的树种。研究发现,红松中含有大量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增强免疫力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而植物多酚能与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也是植物多酚的显著特征之一。利用这一特性,研究开发植物多酚对食品中常见的蛋白质成分进行改性,以期对如乳清蛋白等常见食品蛋白质原料的功能特性和营养价值进行稳定和改良。本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