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卫生事业是中国各项事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机构是卫生事业机构中最多的一类,涉及到每个人的生老病死,其改革最为社会所关注,其内容也最为复杂多样。在中国,公立医院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的主要医疗机构,其改革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这项改革不到位,很多其他改革措施就难以落实,就难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卫生体制。从根本上说,公立医院改革,不仅是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更根本上是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遵循医疗行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调整公立医疗机构与国家、社会、公民的关系。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办医的公益性,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为医疗机构改革指明方向。同时,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2004年底,上海市政府已明确将管办分离作为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上海模式的管办分离最大特点是加强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资产的集中管理,突出特征是国有资产管理和保值增值。
本文从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的历史沿革及存在问题开始分析,探讨公立医院管办分离,以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为例进一步探讨公立医院管办分离的体制、优势,在管人、管资产、管业务上有什么不同?对老百姓有何实惠?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提出六项对策和建议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