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晚期东盎格利亚农耕经济探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盎格利亚区域作为英格兰一个重要的农业生产区,是在英国农业经济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尤为关键的是该地区于18世纪发生了农业革命。东盎格利亚区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具体到中世纪晚期,这里的农耕经济发生了多种变化,而从事农耕生产的劳动者也逐渐脱离了或改变了自己原有的形象。东盎格利亚发生的这些变化都成了日后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过渡。本论文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分析了中世纪晚期东盎格利亚区域内农耕经济的状况与变化。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东盎格利亚区域内土地与劳动者情况。土壤分布存在地理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又影响到了地表植被的覆盖、农作物的种植和人口的地理分布。当地农民面对土壤肥力日益枯竭的问题,有采用了圈地牧羊、播散石灰、炭泥和农家肥、种植豆科类农作物及休耕地的多次翻犁等多种措施以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土地的流转时通过多元化的途径来实现,其中包括:土地继承、让渡与遗赠、婚姻获得、土地租佃和租赁及土地的市场买卖等方式,最终形成了以土地租赁和买卖为主的土地流转新机制。14世纪初,由于人们遭受了饥荒、瘟疫和战乱,引起东盎格利亚人口大规模的死亡。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使领主和农民都采取了各自不同的应对措施。领主逐渐从对自营地的直接经营转变为间接经营。农民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他们可以以不同方式持有多块土地;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去从事其他非农行业或变为工资劳动者。在这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农民经济开始分化。第二部分集中概括了东盎格利亚区域农耕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田制。中世纪晚期东盎格利亚主要的农耕生产方式主要有敞田制、弗尔德制和圈地经营以及小范围的内田-外田制。田制不仅是一种耕作规则,还是涉及权力和资源的分配。它们并不是彼此孤立或对立的,而是相互兼容的。弗尔德制是敞田制到圈地经营的一个过渡。经比较可发现这四种田制下的农耕生产都是与畜牧生产相联系的。第三部分依次论述了东盎格利亚区域的结构化农耕生产、农耕经济的变化与农耕经济的辅助生产。农耕生产是由领主的自营地生产与农民的份地生产共同组成的。领主与农民都种植麦类作物、饮料类作物、工业原料类作物和一些经济作物。饮食中小麦面包、酒和肉类的比重增加,导致在农耕生产中小麦与大麦的播种面积相对较多。在此期间,家兔养殖的兴起、原工业经济的出现和海外经济的发展吸引了领主与富农的注意,进而将农耕生产资本转向了这些行业。农耕经济自身的特点和田制的耕作方式以及畜牧经济的优势共同推动了中世纪晚期畜牧经济的兴起。但畜牧经济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所以它又无法完全代替农耕经济生产。由此两者是彼此依赖而共同存在的,其互补性超过其竞争性。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陶瓷塑性泥料的应力应变理论,分析比较了塑性指标和压缩式塑性指数的测定方法,并对泥料不同状态下的应力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继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尽管有美国学者
农业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是农业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TOPSIS法,同时结合GIS空间复合分析方法,对广西14个地级市的农业经济发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京津冀区域进出口贸易发展速度迅速,目前已达到6000多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迈15%,外商直接投资340多亿美元,平均增幅高出全国约4.3个百分点。进出口贸易与外商直接投
采用红外测温仪和红外水分测定仪测定面包在烘焙过程中各层温度和水分的变化,研究面包在烘焙过程中各层温度和水分的变化规律,为面包品质与卫生安全控制提供科学参考。面包在
为了了解规模化养殖模式下鸡群新城疫和禽流感带毒情况和抗体滴度,从2007年9月~2008年8月,对规模化养殖场肉种鸡定期进行新城疫和禽流感带毒监测和抗体检测。每月采集鸡群气
文章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广河县、康乐县和东乡县四个县、市的回族妇女为问卷调研分析对象,考察她们对自己及他人命运、社区公共资源、未来、择偶、教育的理解和看法以
综述了Al-Cu-Mg系高强铝合金的发展,评述了微量元素对Al-Cu-Mg系合金性能的影响,介绍了热处理对Al-Cu-Mg系合金的影响机制,指出了现存的问题并展望了Al-Cu-Mg高强铝合金的发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长度约16~29 nt的非编码RNA。其功能是通过特异性基因沉默导致靶mRNA降解,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或在细胞分化、发育和凋亡等关键时期调控转录后的基因
全民健身对全面提高我国居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文献复习、访问调查,对我国居民健身方法、居民对健身项目、运动量、运动地点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存在群众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