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要素密集度的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uc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学者对公司治理的研究偏重于公司治理理论,而对实证的研究相对贫乏。在有限的实证研究中,绝大部分研究了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因为我国股权划分的模糊性,导致了结论的不确定性。在实证研究中很少有学者考虑生产要素密集度产业间的差异,仅仅从全部样本或行业样本分析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本文从产业要素密集度角度研究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以探求不同生产要素密集度产业之间公司治理的差异及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本文从公司的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偿债能力及成长能力四个方面建立了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主成分法计算公司绩效的综合评价指标,克服了单一财务指标的局限性。本文按照生产要素密集度将所有样本分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在产业分类的基础上,应用面板数据模型首先对各个产业内部公司治理结构(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和高管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然后将它们与混合样本进行横向比较,对各个产业之间公司治理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各个产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差异以及回归结果的异同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选取了终极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流通 A股比例、股权集中度三个指标来衡量公司的股权结构,从董事会规模、董事会独立性、领导权结构、董事会行为方式和董事会激励等五个方面衡量公司董事会结构,从高管货币性报酬和股权报酬来衡量公司高管激励。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公司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结构已发生积极的变化,但高管激励不足。实证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生产要素密集度产业中,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和高管激励存在差异,并且它们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也不一样,有别与以往传统的研究结论。本文根据终极产权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进行了重新划分,即将股权分为国有终极控股和私人终极控股,实证研究了股权性质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国有终极控股对公司绩效有负面影响,不同的终极控股主体的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也存在差异,它们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也不一样,央企终极控股主体和私人终极控股主体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最大。  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生产要素密集度产业之间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差异,并且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终极控股主体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也不同,这对我国目前进行的公司治理改革和国有产权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吸引顾客并培育高品质的顾客忠诚,逐渐成为企业优先考虑的重点。中间商作为企业营销渠道中极其重要的成员,其行为对顾客必然产生影响,特别对于服务行业来说,服务的生产过程即是服务的消费过程,顾客在整个消费过程都与中间商紧密接触,中间商的行为对顾客的影响更为深刻。因此要建立并保持长期的顾客忠诚,对服务过程的控制至关重要,企业必然要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控制中间商行为,从而赢得顾客忠诚
对于企业来讲,资金就是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血液。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经营“造血”,但有时企业也需要通过外部融资来解决公司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问题。股票市场是上市
成本管理一直是决定企业效益的“重中之重”,有效控制成本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核算对象,根据其成本动因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
工作满意度作为心理学与管理学中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在理论与实践中,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政府机关作为区别于企业的一种特殊组织,主要面向全体公民服务,公务员在这个组织中承
在i Phone的销售大获成功之后,饥饿营销被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所使用。事实上,这是一种利用产品虚位效应去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营销策略。企业利用虚位产品的积极“稀缺效应”,通过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进而提升消费者对虚位产品的感知价值和购买欲望。但随着对这种营销方式的逐渐了解,消费者在感知到企业背后的操纵行为后,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抗拒。这种抗拒作用会影响消费者的品牌转换意愿。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回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类进入了一个竞争全球化的时代,地区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因此,各地区积极致力于提高区域竞争力,创造竞争优势,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产业集群作为一种
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城市的建筑物越来越多、汽车越来越多、化学工厂越来越多,人们在享受着高质量的生活环境的同时,还面临着环境一天比一天糟糕的情况。环境的恶化,使得我国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逐渐深入以及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的银行业进入了百舸争流的竞争时代,除了传统的四大国有银行之外,多间中小商业银行如雨后春笋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