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系统人脸识别技术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wche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识别是一种根据人体自身的生理特征(如指纹、脸像、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识别身份的技术。由于人脸作为一种高普遍性的、可非接触式采集的重要生物特征,可以应用在多种不同的安全领域。特别是很多场合如银行,图书馆,酒店等都需要入口控制,防止非法进入,以往都采用人工核查身份证件等方法,费时费力,随着平安城市建设的蓬勃开展,越来越多的摄像头被运用到治安中,这将使得人脸的采集极其方便,自然地,对人脸识别设备的需要也越来越强烈。本文将数字图象处理结合模式识别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入口管理领域,建立了一套适用于金融营业网点的基于人脸识别的视频安保系统。实现了金融营业网点门卫系统的自动化、高效化。 视频中人脸识别可以划分为三个环节:单帧人脸检测、视频中人脸跟踪,对人脸图像序列的识别。本文分别对这三个环节展开研究,并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实际金融营业网点的视频安保系统的人脸检测、识别算法系统原型。根据其入口控制的实际工作环境,对于人脸的检测,本文提出了基于肤色信息和人脸特征做验证的人脸检测方法,即由背景更新的差分检测出运动目标,然后从定位的运动子图象中利用肤色分割定位人脸,肤色分割结合人眼来验证人脸。对于人脸的跟踪,本文提出了基于运动物体质心和滤波器预测的跟踪方法,利用运动目标的质心代替运动物体和卡尔曼滤波器来预测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以此来达到跟踪物体的目的。在人脸识别部分,提出了将下颌作为人脸识别的新特征与其他几何特征相结合的人脸识别方法。通过精确定位人脸中眼球及眼角、嘴巴的位置与人脸的轮廓线相结合作为提取的特征构造特征矢量,最后利用所设计的最近类中心分类器进行识别。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算法简单并且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系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其他文献
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新的雷达体制,由于收发平台分置的特点使其具备了许多突出的优点,使其成为军用、民用领域重要的探测成像技术,并已
目前我国TD-SCDMA已经进入到如火如荼的试用测试阶段,虽然第三代移动通信可以比现有传输速率快上千倍,但是仍然无法满足未来多媒体通信的要求,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提出便是
在长期演进(LTE)的演进型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E-MBMS)中,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引入了多播广播单频网(MBSFN)传输技术。基于MBSFN搭建的集群通信系统能具有蜂窝网络覆盖范
学位
超宽带(UWB,Ultra Wide Band)无线通信技术因其具有隐蔽性强、处理增益高、优良的多径分辨能力、数据传输速率高、空间容量大、穿透能力强等特点,已成为了一项倍受瞩目的高速
目前,具备低成本特点的硅基薄膜太阳电池已成为太阳电池研究的重点,其中,不论是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还是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都具有各自显著的特点和优势,而本论文中所制备的柔性衬
学位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网络业务的增长迅猛,传送网络对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各大运营商而言,如何科学的对网络进行规划和优化,不仅关系到运营成本,还关系到其核心竞争力。
随着3G及4G技术的广泛使用,人们对无线通信网络的带宽需求与日俱增。虽然QPSK、QAM、OFDM及WCDMA等技术的出现,使得频谱利用率得到了提高。但是,这些信号受功放非线性特性影
4G移动通信要求提供覆盖面更广的、业务范围更宽、通信质量更高、接入更快的高度智能化的通信服务。而在无所不在的多径衰落干扰以及有限的频谱带宽下很难达到这个目的。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