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工业化思想是在工业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又指导了工业化的实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也初步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业化思想,是在特殊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产生的。从国际背景看,一方面,两大阵营矛盾日益尖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采取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另一方面,苏联帮助中国进行了工业化建设。从国内背景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但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亟需改变国内贫困落后的状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工业化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工业化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体系。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工业化思想的内容包括:在工业化的方向上,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在工业化的途径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要注重国防工业的建设。在工业化的目标上,要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工业化的方针上,主张以自力更生为主,同时注重争取外援。在工业化的动力上,依靠人民群众进行工业化建设,正确处理生产与生活,积累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工业化的原则上,重视科学力量,发展技术人才;兼顾产业平衡,协调工业布局;反对保守冒进,做到实事求是。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业化思想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从理论上说,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工业化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工业化理论,为以后中国共产党工业化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实践上说,促进了过渡时期工业化的发展。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业化思想对于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的现实启示是:第一,要把握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必须正确看待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坚持独立自主,提高科研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第二,要以人为本,共同富裕。争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依靠人民群众进行经济建要兼顾人民利益。第三,要统筹产业比例关系,必须牢牢把握三大产业发展关系和工业内部发展比例,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