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DPC码的分布式信源编码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i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布式信源编码(Distributed Source Coding,DSC)是一种信息压缩编码的技术,可以用来对有相互关系但却不相互通信的相关信源进行压缩。这种信息压缩方法编码简单,能量消耗低,在编码器端能量受限的传感器网络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在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非相干MIMO通信系统编码调制关键技术研究”的资助下,对分布式信源编码的理论进行了研究。在已有的分布式信源编码算法中,大部分都利用了信道编码的理论,现已证明如果某种信道编码的纠错性能良好,则将其应用于设计信源编码算法时可以得到好的压缩编码性能。本文在分析几种已有编码算法的基础上,利用陪集划分原理,提出了用Q矩阵IRA-LDPC码(Q-Matrix Irregular Repeat-Accumulate LDPC)设计的分布式信源编码方案和用IEEE802.16e标准中的QC-LDPC码(Quasi-Cyclic LDPC)设计的分布式信源编码方案。基于LDPC码的分布式信源编码在译码时,可以应用改进的置信传播迭代译码方法,但其复杂度较高,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布式信源编码的位翻转迭代译码方法,该译码方法只涉及到简单的求校验和运算,并没有过多复杂的概率计算,所以其复杂度低,易于硬件实现。本文接着对所提出的信源编译码方案,在两种相关信源模型下进行了仿真实验,模型中信源之间的关系分别由二进制对称信道(TBinary Symmetric Channel,BSCT)和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 Channel,AWGN Channel)模拟。最后本文对一种分布式信源编码和网络编码(Network Coding,NC)联合编码的方案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为了满足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对高数据传输速率和业务的迫切需求,3GPP组织启动了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的长期演进(LTE)项目。LTE系统将多载波调制技术和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相
随着移动通信系统高速率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前向纠错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是一种具有逼近香农限性能的前向纠错码,且译码复杂度低,近年来已经成
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不断发展,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已经成为了MIMO技术中的重点研究领域,被认为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关于大规模MIMO的大部分研究工
伴随着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人体生物识别的技术不断的受到人类的广泛关注,从早期的指纹、掌纹和DNA识别,到现在的人脸识别、虹膜识别。
多径性与时变性是无线信道的两大特点,特别是当系统采用空时编码时,接收端需要准确知道信道特性才能进行有效的解码和相干解调,因此信道估计的准确性对无线系统是极为重要的
IRA-LDPC码是Hui Jin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来的,它由低密度生成矩阵(LDGM)和重复累积器级联构成,具有线性的编码复杂度。而且当码长N→∞时,IRA-LDPC码能在二进制删除信道上够
作为三大候选4G技术之一的LTE正逐渐超越其它二个候选技术(UMB、WIMAX)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有望成为唯一的4G技术标准。目前LTE的研究工作及标准撰写已经结束,研究重心已经
回弹仪是一种采用无损检测技术、用于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仪器,它是利用回弹仪内部的弹簧来驱动钢锤击打混凝土表面,钢锤被反弹回的距离即回弹值就可用来作为推算混凝土抗压
近年来,高光谱传感器分辨率的不断提升致使高光谱图像数据量显著增加,使高光谱图像压缩变得越来越关键和必要。其中,基于变换的高光谱图像压缩方法是典型方法之一,具有有损无损兼容、有利于硬件实现等特点。本文研究并改进了一种基于3D-LBT(Three Dimension-Lapped Biorthogonal Transform)的无损高光谱压缩算法并对其进行了软件实现,并对关键模块进行了硬件实现。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