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金融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阳光私募基金作为我国资本市场一股重要的力量,也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迎来了自己的急速扩张,2007年的大牛市使得阳光私募被大众熟知,阳光私募渐渐退去神秘的面纱,开始逐渐走入广大投资者的视线。不过碍于随后的市场走熊及当时政策的限制阻碍了阳光私募基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直到2013年6月新《基金法》的正式颁布,阳光私募的发展迎来了又一波高潮。该法案将私募机构第一次纳入法律监管范畴,意味着阳光私募在经历了十年的发展后其身份的合法性得到了确立。随后2014年8月证监会发布第105号令《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意味着阳光私募行业正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正规军,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阳光私募基金高速发展的同时,其投资业绩回报也获得了广大投资者的认可,阳光私募基金的出现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理财渠道,其强大的生命力也彰显了我国金融市场生生不息的活力。随着阳光私募基金品种的丰富、数量的增加,其业绩表现也就成为广大投资者关心的首要问题,如何评价各阳光私募基金产品的业绩表现、评估各私募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能力显得愈发重要。尽管目前我国阳光私募基金的类型和策略有很多种,但是绝大多数私募基金仍是股票型私募基金,因此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在评价阳光私募基金的业绩表现时占据了绝对重要的地应和作用。本文正是从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两方面对阳光私募基金进行研究,力图了解它的投资业绩与选股和择时能力的关系,对进一步完善目前学术界对阳光私募基金这一资本市场重要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本文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为那些有意向投资于阳光私募基金的中高端客户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投资参考,另一方面也为后续研究阳光私募基金的行为模式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打下坚实基础,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对阳光私募基金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进行了理论方面深入研究,并且针对目前我国阳光私募基金行业发行产品的特点,进行了不同投资策略的区分对比,并选出最具代表性的股票做多型和股票多空型私募基金进行实证分析。理论方面,主要介绍了国外关于证券投资基金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的经典理论模型以及目前我国阳光私募基金主流的投资策略;实证方面,本文对我国2010年10月前成立的且目前仍在存续期内的78只非结构化阳光私募基金从2010年10月至2015年5月的周度收益数据进行了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两方面的实证研究。在具体的实证分析中,本文采用最经典的T-M模型对我国阳光私募基金进行了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阳光私募基金中只有少部分具有显著的正向选股能力,大多数阳光私募基金经理并没有突出的选股能力,甚至有一部分阳光私募基金经理具有负向的选股能力,不过大多数阳光私募基金表现出来较好的显著的正向择时能力。另外通过将股票做多型阳光私募基金和股票多空型私募基金对比研究发现,在选股能力上两种策略基金表现差不多,而在择时能力上股票做多型阳光私募基金的表现要明显好于股票多空型阳光私募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