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晋东南地区干草会事件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xysb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晋东南地区频发的自然灾害和繁重的苛捐杂税造成农民生活困难,加上20世纪初期社会动荡不安,直接对农民的生存造成了威胁,于是辛亥1911年此地区发生了干草会事件。干草会事件即晋东南地区农民用干草焚烧士绅房屋的事件,该事件自1911年11月12日高平县发生到1912年11月山西高等审判厅宣告判词历时共计一年,真正起事时间仅有起初的三个月。干草会事件虽然持续时间短暂,但它恰恰发生在封建帝制岌岌可危之时,且事件的处理一直延续到民国政权的上台,深入考虑则隐含着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本文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通过对清末民初晋东南地区干草会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特点等问题的研究来复原干草会事件在晋东南地区的真实过程,展现清末民初社会剧变中的晋东南地方社会。全文分为三章。引言介绍了选题的缘起及意义、相关问题的学术史回顾,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第一章对高平县干草会事件的经过、时间和原因三方面史实进行考证。分析了高平县干草会事件发生时间有四种不同记载的原因;传统的影响、长久以来的“天灾”和“人祸”等地域因素和受辛亥革命太原义举的影响导致高平县干草会事件发生。同时,高平县干草会事件透视了社会剧变中高平地方社会突出的绅民矛盾和官官矛盾。第二章介绍了晋东南地区其它六个县的干草会事件过程。从会党的概念、产生原因、参与主体、组织结构四个方面论述了不能把干草会定位为会党的原因,从社会学角度论述了不能把干草会事件定位为运动的原因;结合干草会事件过程,提出了晋东南地区的干草会事件有突发性、广泛性、孤立性、非理性的特点。第三章介绍民国政权上台后对干草会事件的处理结果。补偿被烧的士绅和追究参与者的责任是民国政权对干草会事件的处理方式;通过解读山西省高等审判厅对高平县和沁县干草会事件的两件处理判词,剖析干草会事件背后农民对地主绅士的仇恨,地主阶级内部明争暗斗等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最后分析干草会事件对晋东南地方社会的影响,勾勒出清末民初晋东南地区真实的社会面貌。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从总体上对抗战时期桂林的媒介进行考察,然后植入“把关人”理论并选取几种重要的报纸予以审视。对此时桂林媒介的“把关”研究主要是从“把关”的实质和“把关”的
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Web查询语言,介绍了其数据模型及查询表示,并以网上求职为例说明其实现过程.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随着我国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的出台,法律对侦讯活动的要求更高,特别是在命案侦讯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一方面,由于命案的犯罪嫌疑人可能面临极刑的处罚,其在心理上出于侥幸或求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最为重要的文献之一,它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而言,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将继
以抚仙湖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系统收集分析流域多年水量水质监测数据,诊断流域保护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并基于流域一体化管理思想,提出了流域保护与发展的可能路径:1创新抚
陈云自1949年遵照中央决定组建财政经济委员会并担任中财委主任后便开始主持全国范围内的财政经济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为了恢复国家财政经济,使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