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均耕地不到世界水平的40%,却要养育高达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土地尤其是耕地无疑是本中之本。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伴随建设用地需求的急剧上升,大量土地被征收。土地征收,指的是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公法行为,它以土地这一基本的生存资料为征收对象,因此,土地征收对于平衡公益与私益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缺陷,导致一些地方出现滥占耕地甚至非法征地的现象,大量消耗了本已稀缺的耕地资源,而且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征地范围过大,征地补偿安置费的分配、管理不规范,征地前后的工作缺乏透明度以及征地后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难以很好地解决,侵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导致大量农民上访,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稳定。因此,完善我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使之既能最大限度满足国家建设用地需要,又能较好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需要和关注的热点。鉴于此,研究并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