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超微结构与生化组分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ximi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主要对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s oligospora strain A1)的超微结构和生化组成成分进行了研究,并对刺激捕食器产生的一些因素做了探讨。研究结果证明: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菌株(Arthrobotrs oligospora strain A1)属于有隔膜类真菌,隔膜中央有隔膜孔;菌丝细胞一般呈长形竹节状。菌株的捕食器为菌环和菌网,形成捕食器的菌丝细胞结构不同于一般的营养菌丝,胞质中含有许多电子密集体,呈大小不等的黑色类圆形颗粒状,多数排列在捕食器菌丝细胞的边缘区域,这是捕食线虫性真菌捕食器菌丝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菌株及线虫第三期幼虫的粗蛋白质和各种氨基酸种类及其含量化学成份测定结果表明: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的各生长阶段和线虫幼虫的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比较显示:线虫幼虫的粗蛋白质和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大多数都高于少孢节丛孢菌捕食器(菌环和菌网)、分生孢子、和菌丝的含量;结果还说明:捕食器菌丝的化学组成也与普通菌丝不一样。而且在线虫各种氨基酸中,颉氨酸(VAL)和亮氨酸(LEU)的含量显著高。刺激捕食器产生的因素在线虫体来说:活的线虫幼虫和其裂解液可以刺激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菌株产生捕食线虫性结构——捕食器;但后者刺激产生的捕食器数量较少;有活力的第三期幼虫与第一、二期幼虫相比较,可以刺激菌株产生较多的捕食器;但少孢节丛孢菌对第一、二期幼虫作用速度快;与第三期幼虫相比,第一、二期幼虫易被捕获致死。而活的线虫虫卵和成虫及成虫裂解液均不能刺激菌株产生捕食器。
其他文献
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 EMCV)是引起仔猪发病的一种较重要的病原,可以引起仔猪脑炎、心肌炎和心肌周围炎,以及母猪繁殖障碍,并使其他成年猪呈隐性感染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