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生物炭输入对黄土农田土壤反照率及热物理特性的影响及机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chao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炭是由秸秆和木屑等生物质在缺氧环境下,经高温热解后得到的黑色颗粒物。它具有高含碳量,丰富的孔隙结构与官能团以及较高的比表面积等特点。灰钙土作为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土壤,将生物炭应用到灰钙土中可以有效缓解灰钙土疏松、贫瘠、团聚力差和有机质含量贫乏等特点。土壤热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热容量、导热率及热扩散率等,是影响土壤内部热量平衡的关键因素,与地表吸收的辐射能密切相关,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土壤吸收辐射能的主要参数。土壤温度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养分供应、以及水分和空气运动等多个物理和生化过程,研究热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对调节土壤温度、提高土壤肥力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玉米秸秆生物炭,以灰钙土为供试土壤。试验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通过实验室试验条件测定不同生物炭施用量下土壤理化性质及热容量、导热率及热扩散率等热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并探求其机制;另一方面通过为期一年的田间小区试验,探究在不同时期田间地表反照率的变化,对表层土壤温度(0~2.5cm)与深层土壤温度(5~10cm)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利用热脉冲技术动态监测了不同天气、不同季节状况下土壤热容量、导热率及热扩散率等热性质的变化,分析了生物炭、土壤容重、含水量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对土壤热性质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实验室试验表明,施用生物炭对灰钙土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生物炭可提高土壤p H值,同时,随生物炭施加量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BC100、BC300、BC500的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14.6%、40.9%和52.8%。生物炭能够降低土壤容重,BC100、BC300、BC500的降幅分别为11.65%、24.27%和35.92%。生物炭能够丰富土壤的孔隙结构,施加量同总孔隙度呈正相关关系。而土壤持水性与孔隙结构密切相关,孔隙结构的改变使土壤透水透气性增强,对水分的持留能力更强,不同施碳量的土壤持水能力为BC500>BC300>BC100。灰钙土肥力较差,生物炭添加后阳离子交换量显著提高,但对有效磷含量的贡献极小。不同施用量的生物炭对土壤热物理性质影响不同。总体来看,生物炭能够降低灰钙土的热容量、导热率及热扩散率,并且施碳量越多下降幅度越大。在一定容重和含水量条件下,生物炭改变土壤固相物质组成是导致热容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生物炭处理极显著降低了土壤导热率,土壤导热率随含水量增加呈线性增加,主要原因为水分入渗使生物炭与土壤颗粒间形成水膜,水膜的形成使土壤颗粒与生物炭之间接触面积增大,使导热率变化显著。土壤热扩散率随含水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生物炭自身较低的热扩散率及较大的孔隙度引起的土壤绝缘效应是热扩散率降低的主要原因。(2)休耕期田间试验表明,生物炭能够改变土壤吸热性能,降低地表反照率,对土壤热容量、导热率及热扩散率等热物理性质产生影响。同对照相比,生物炭施加量为1.0kg·(m2·a)-1(BC10)及4.0 kg·(m2·a)-1(BC40)处理的地表反照率分别下降11.7%、23.5%,土壤含水量的改变会影响地表反照率,且当土壤含水量变化显著时,生物炭不再是影响地表反照率的主要因素。生物炭对0-2.5 cm表层土温有显著影响,但对5-10cm深层土温影响不显著,原因为土壤温度受地表反照率和土壤导热率共同影响,生物炭降低了土壤导热率,限制了土壤热量从表层向深层传递,导致深层温度变化不显著。生物炭显著降低了土壤含水量,BC10、BC40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较对照相比分别下降11.8%、11.4%,主要与土壤类型及其基础理化性质有关。田间条件下,施用生物炭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土壤热容量、导热率及热扩散率随施碳量增加显著降低,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生物炭处理、含水率、容重同各热物理性质参数显著相关,其中,含水量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3)种植期田间试验表明,在玉米种植期,生物炭对地表反照率的影响在玉米生长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性,随玉米冠状结构的生长,生物炭对地表反照率的减弱效应逐渐减小甚至消失,可见生物炭对地表反照率的影响与作物覆盖类型有关。生物炭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与休耕期表现出差异性,BC40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较对照相比显著增加,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与灰钙土基础物理性质有关,也可在一定程度表明生物炭添加到土壤中的时间越久,土体越稳定,越能够提升土壤的持水能力。施用生物炭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热容量、导热率及热扩散率随施碳量增加显著降低,在没有水分入渗的情况下,生物炭主要通过自身结构性质降低土壤容重,并未随观测日期变化出现较大波动,基本趋于平稳,但玉米生长会影响生物炭对土壤热物理性质的影响。综上,生物炭自身热性质及表面结构能直接降低土壤导热率及热扩散率,也能通过降低土壤容重、影响土壤含水量间接降低土壤热性质,进而影响土壤能量平衡。
其他文献
兰新通道是路桥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欧班列开行的主要通路之一。点线能力是制约兰新线运输能力的主要问题,嘉峪关地区铁路运输能力和运输量不相适应,铁路点线不协调,运输组织难度大,运输效率低,点线能力不协调影响其干线运输能力发挥,从而影响了兰新通道的运输效率和运输质量。为了进一步提升经济、产业发展,嘉峪关地区铁路扩能势在必行,对嘉峪关等制约干线运输能力的“点”进行改造升级,对于充分利用兰新线的运力资
随着列车的运行速度不断提升和车辆装备不断向轻量化发展,高速运行时的列车自身动力学性能发生变化。当列车行驶在自然环境恶劣地区,会影响其正常运行姿态,严重时甚至存在使列车脱轨以及倾覆等的重大风险。获取列车实时运行姿态对于保障列车安全、平稳行车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列车姿态测量系统进行研究:(1)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对列车运行时的姿态角进行测量,设计了一个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列车运行姿态测
学位
近年来,依托于我国大力发展基础交通设施的背景,作为国家运输大动脉的铁路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自进入21世纪以来,既有的内燃牵引方式逐渐被淘汰,电气化改造工程成了每年铁路投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大型的国有出资的基建工程,如何科学合理地控制其投资,节约国有资金,成了铁路电化工程中的一大重点问题。本文在充分分析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把目光聚焦于研究电气化铁路建设过程中对投资控制最重要的初步设计阶段,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的发展对空间的需求也逐渐增加,高层建筑逐渐向地下深、地上高的趋势发展,深基坑工程逐渐兴起。深基坑工程随着在开挖规模和深度上不断增加,其施工难度和存在的风险也逐渐的增大。一旦产生事故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人民生命安全也造成严重威胁,且延误施工工期,还将引发周边建筑物倒塌和地下管网破坏,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论文通过对高层住宅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阶段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研究
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对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诗歌是时间的艺术,而绘画是空间的艺术,二者互相渗透成为“诗画一律”的艺术。诗人借助画家的视角来观察自然景物,画家兼有诗人的才情来描绘山水,使得“情”与“形”的审美价值取得同一。《唐诗画谱》是这种审美体验表达的显著代表,这对于现当代古典诗歌的教学及对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方式借鉴。本文从《唐诗画谱》这一文本出发,梳理与分析“诗”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碳排放仍处于逐年递增的趋势。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显示,我国能源结构的不合理也助推了全球碳排放的增加,建筑施工在我国能源消耗结构中占比较大,而混凝土现场浇筑施工造成的建筑垃圾及扬尘等为环境治理的主要对象。针对目前建筑行业发展现状,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国家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推进建筑工业化、产业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为装配式建筑的主要形式之一。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方案的编制
近年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行业迅猛发展,无论是屏幕显示领域,还是照明领域,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由于蒸镀法高成本以及较高难度的制作工艺限制了OLED的应用与发展。为了进一步降低器件制作成本,科研人员研究出操作更为便捷、成本更低的器件制备方法——溶液法。随着溶液法的不断发展,其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因而成为主流器件制备方法之一。虽然仍然存
轨道作为列车运行的走行线,它的高平顺性是列车平稳运行和铁路安全运营的基础。随着我国铁路运量和行车速度的不断提升,列车车轮与轨道间作用力也显著增大,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轨道病害的加剧,因此铁路线路养护维修技术的提升尤为重要。本文基于GNSS+断面仪+惯导快速轨道测量系统采集的某客货共线铁路试验段线路连续坐标数据,对客货共线铁路平面线形整体重构方法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车轨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