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镍氢电池作为一种高比能量的二次电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正极的镍电极是镍氢电池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的改进是提高镍氢电池整体性能的有效途径。采用微乳液法合成氢氧化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照片分析表明该氢氧化镍颗粒呈椭球形,粒径为20~30nm,团聚现象严重。X射线衍射(XRD)图谱证明合成的Ni(OH)2粉末为β-Ni(OH)2,具有六方晶体结构,晶体中存在着明显的晶格畸变和缺陷。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对镍电极性能的影响,得出显著影响氢氧化镍性能的因素依次是pH值、温度、合成搅拌强度、合成搅拌时间,并讨论了制备工艺条件对氢氧化镍颗粒粒度的影响,得出优化后的制备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氢氧化镍的结构,提高镍电极的可逆性,改进电极的充放电性能。通过不同的掺杂方式制得不同含钙量的镍电极,研究了不同的钙掺杂方式和添加量对镍电极性能的影响。XRD、交流阻抗、循环伏安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微乳液法合成的掺钙氢氧化镍仍是具有六方晶体结构的β– Ni(OH)2,但其晶粒度小;Ca的添加能减小该体系的电荷传递电阻Ret和欧姆电阻Ro;添加钙后,镍电极可逆性增加、氧化电位降低,表明钙添加剂能不同程度地提高镍电极电化学性能。其中以合成前加入1%CaCO3的镍电极性能最佳。研究了锌的不同掺杂方式(共沉淀、包覆、机械混合等)和掺杂量对微乳液法合成的氢氧化镍结构和性质的影响。XRD、交流阻抗、循环伏安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微乳液法合成的掺锌氢氧化镍仍是具有六方晶体结构的β-Ni(OH)2。锌的添加增加了Ni(OH)2的晶体缺陷,提高了电极中电子和质子H+的传递能力,从而改善了氢氧化镍电极的可逆性,强化了电极的析氧极化,使欧姆电阻RΩ减小,电极的放电比容量也随之提高;其中当用共沉淀方式添加锌时,氢氧化镍电极的性能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