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能过剩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2016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去产能”作为我国五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被看作是我国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环节之一。为化解产能过剩问题,我国政府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近年来,我国产能治理的逻辑发生着积极的转变,逐步由行政命令为主转为市场决定。在这种思路转变下,行政审批的产能将会越来越少,产能过剩治理将逐步让位于市场机制。那么现有市场环境下,依托市场机制是否能够有效的实现产能过剩治理效果?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落实到企业层面。企业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主体之一,也是去产能的直接对象,在去产能过程中发挥着最为直接的作用。市场引导产能过剩的治理最终要依托影响微观企业行为来实现。从企业层面而言,产能过剩应对与企业的投资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行业产能是企业产能的集合,企业产能又形成于投资,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抑制产能过剩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产能过剩治理的重点。在抑制产能盲目扩张的同时,《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还提出了从增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动力和积极拓展对外发展空间等方面进行产能过剩治理,落实到企业投资方面,即通过创新实现企业转型升级,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国际产能合作。由此可见,产能源于企业投资,其治理需回归企业的投资行为。本文通过产能过剩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探讨,论证市场引导产能过剩治理的可行性与实现路径。即检验产能过剩加重时,企业是否会采取相应的投资行为以实现产能过剩治理效果。在企业投资行为选择方面,本文选择了与产能过剩治理最为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和创新投资三方面进行了讨论。具体而言,本文在对产能过剩的定义、成因、度量方式等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选择DEA方法对行业层面的产能过剩程度进行了测算,并通过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2016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产能过剩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和创新投资的影响,探讨了其作用路径,并从产权性质和市场竞争力两个方面,进一步检验了产能过剩对不同类型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差异。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首先,市场引导下的产能过剩治理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当产能过剩加重时,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以及市场竞争效应会增加企业的资本成本并降低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边际收益,进而降低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率。同时,产能过剩所带来的供需压力以及产品竞争压力,增加了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市场寻求动机、效率寻求动机与技术寻求动机,能够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其次,创新驱动发展所需的市场机制尚不完善,产能过剩所造成的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和经营风险增加等问题,会抑制企业的创新投资,最终反映为企业的创新产出不足,使企业陷入同质性产品竞争的困境。再次,虽然我国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进程不断推进,但国有企业仍然承担着稳定就业、增加税收等重要社会任务,同时,国有企业天然的政治关联能够为其带来融资上的便利,这就导致了国有企业投资决策的弱市场相关性,具体表现为产能过剩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与创新投资的影响都要弱于民营企业。最后,基于竞争战略理论,企业经营策略的选择不仅受外部经营环境的影响,同时也要受企业内部资源禀赋的制约,不同企业的资源禀赋等因素存在差异,产能过剩加重时,其投资决策也会有所不同。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低市场竞争力企业,产能过剩对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创新投资的抑制作用更弱,并且高市场竞争力企业产能过剩加重时会更倾向于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拓展国外市场,消化和转移过剩产能。由此可见,市场引导在产能过剩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产能过剩加重时,市场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会降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率并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但仅仅依托市场力量进行产能过剩治理也会导致企业创新驱动不足等问题,产能过剩治理应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在推动市场力量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加大产能过剩行业的创新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力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本文的研究不仅拓展和丰富了产能过剩微观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解析了市场引导产能过剩治理的实现路径,为市场引导下的企业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本文的研究还为企业应对产能过剩的策略选择提供了思路,为国家去产能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