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常规杀虫剂在山东省转Bt基因棉田施用量的减少,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er-Dür)逐渐上升为山东棉田的主要经济害虫。本文首次对山东省五个绿盲蝽种群进行了8种常规药剂的敏感性检测,筛选出适合各地区的高效防治药剂;并测定了德州绿盲蝽种群2009年7月-10月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变化,旨在获得绿盲蝽对药剂敏感性随季节变化情况,为田间使用药剂提供科学依据。并进行室内药剂混配增效配比、增效剂筛选,及进行棉田彩色诱虫板试验,筛选出能最大数量诱集绿盲蝽成虫的彩色诱虫板放置特征,由此初步提出棉田绿盲蝽防治措施。所得结果如下:
利用闪烁管药膜法测定了2009年山东省德州、滨州、菏泽、济宁、聊城五个地区棉花上绿盲蝽对毒力较高的8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得出5个地区绿盲蝽种群对马拉硫磷、毒死蜱、丁硫克百威、联苯菊酯和吡虫啉的敏感性相似。聊城种群对灭多威、硫丹和氟虫腈最敏感,灭多威对济宁种群的LC50值为聊城种群LC50值的22.12倍,敏感性较低,滨州、德州和菏泽三个种群的敏感性相似。滨州种群对硫丹的LC50值为聊城种群的6.04倍,敏感性较低,五种群中菏泽和聊城种群敏感性相似,滨州、济宁和德州种群敏感性相似。滨州和济宁种群的LC50值分别为聊城种群的39.80倍和22.80倍,敏感性较低。
8月-10月测得的杀虫剂对绿盲蝽成虫的LC50值与7月份所得LC50值相比较,相对毒力指数均在1.00左右浮动,结果表明绿盲蝽在棉花生长季节内对药剂敏感性无变化。
室内筛选出马拉硫磷:灭多威4:1、联苯菊酯:马拉硫磷1:10、硫丹:马拉硫磷1:4、硫丹:毒死蜱1:8、硫丹:灭多威4:1、联苯菊酯:硫丹1:5和1:10,均有增效作用。可以推荐田间使用。采用点滴法测定了增效剂PBO(增效醚)、SV1(增效磷)、DEM(顺丁烯二酸二乙酯)、TPP(磷酸三苯酯)0.4μg/头用量对6种毒力较高药剂(硫丹、马拉硫磷、毒死蜱、灭多威,丁硫克百成、联苯菊酯)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除SV1对几种药剂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TPP对硫丹和联苯菊酯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外。其余均无增效作用。
8种彩色诱虫板对绿盲蝽的诱集结果表明,绿盲蝽成虫对蓝色诱虫板的趋性最高,其次为青色、橙色,再次为绿色、黄色;放置高度为180cm的诱虫饭上绿盲蝽成虫的数量显著高于高度为50cm、100cm和200cm时的粘虫量。绿盲蝽成虫多于傍晚至黄昏(15:00-19:00)时间段内被诱集;且单板一周内每天累计诱虫量与一周总诱虫量无差异,9月初将诱虫板放置于棉田边缘诱集绿盲蝽成虫的数量显著高于棉田中心诱集绿盲蝽的数量。棉蓟马对蓝色诱虫板具有较高的趋性,棉叶蝉和烟粉虱则对橙色及黄色诱虫板有较高的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