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8年以来,改革风云浪潮激荡四十余年,社会经济欣欣向荣,人民生活水平步步高升,我国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且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消费者对燃油汽车的使用越来越广,家庭汽车飞入寻常百姓家,但不能忽视的是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反而与人们追求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活愿望相左。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恶化现象,世界各国聚焦于发展节能、绿色能源汽车来应对这种窘境。电动汽车产业以其短暂的发展历史和技术上的束缚,使之市场认可度普遍低于传统燃油汽车,从而不得不面对持续低迷的市场,但如果抓住时机,电动汽车产业将有非常大的探索空间。通过文献分析,融合技术接受模型,本文选取了几个对电动汽车购买意向可能存在较大影响的关键因素。整理和分析了相关研究动态,通过构建本文的理论模型,然后通过在线电子问卷的形式来收集数据。经过分析,探索了各自变量与中介变量以及因变量的影响关系,从而解读本文的关键变量与购买意向的影响作用关系。模型结果显示本文所研究的四个外部变量消费者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风险以及消费者创新性、购买态度对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经过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本文的研究假设均得到检验:(1)消费者的感知有用性对消费者的购买态度有正向影响;(2)消费者的感知易用性对购买态度有正向影响;(3)消费者的电动汽车感知风险对购买态度有负向影响(4)消费者的感知风险对电动汽车购买意向有显著的负向影响;(5)消费者创新性对电动汽车购买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6)消费者创新性对电动汽车购买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7)消费者的电动汽车购买态度对其购买意向有正向影响;(8)消费者的购买态度在感知易用性和购买意向的关系中起正向中介作用;(9)消费者的购买态度在感知有用性和购买意向的关系中起正向的中介作用;(10)消费者的购买态度在其感知风险和购买意向之间起负向的中介作用;(11)消费者的购买态度在消费者创新性和购买意向之间起正向的中介作用。针对研究结论,本文还提出多个建议:(1)明确市场定位。根据不同市场需求、用户群体、使用场景,在不同车型和品类中占据优势(2)注重差异化营销,打造新品牌。以新品牌为出发点,注重新一代消费者,满足情感表达需求(3)提高电动汽车综合性能,完善基础设施。性能的提升在硬件上会增强电动汽车的感知有用性;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促进电动汽车在驾驶、蓄能、充电等方面的使用便利。(4)做好营销宣传工作,提高公众认知。(5)降低感知风险。通过全方位的措施,提高安全保障、降低充电时间成本、减少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