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不同区域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客观上都存在着区位差异,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结构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也存在区域差异性。要正确识别土地资源利用的方式是否合理,应重视区域的差异性。土地利用分区是根据区域差异性来划分土地利用的基本单元或用地类型区的过程以及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进行土地利用分区,有利于土地合理科学利用,真正达到人地关系和谐,进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黑龙江垦区五九七农场的土地利用分区的研究,实现对乡级土地利用分区的探索。本文在充分研究了土地利用分区的原则、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将三类土地利用分区进行了全面的对比,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分区,并且探索性地将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结果作为土地利用用途分区的指导,又依据土地利用用途分区与土地利用管制分区的对比关系,进行土地利用管制分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符合研究区实际,同时也弥补了过去分区中规划编制人员凭借经验做定性分析的不足,是今后土地利用分区的一种趋势。研究以黑龙江省红兴隆垦区的重点示范农场—五九七农场为例,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现状三方面研究了五九七农场的区域差异,分析了五九七农场土地利用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以五九七农场的52个作业站为评价单元,从土地资源利用的结构、投入、产出、生态和动态5个方面,构建五九七农场的综合分区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GIS中的自然断点聚类法,根据土地利用综合评价值,得到初步分区结果,通过定性修正,得到最终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结果,综合分区分为西南城镇发展区(Ⅰ)、完达山北麓林牧业土地利用区(Ⅱ)、三江平原中部农业土地利用区(Ⅲ)和三江平原南缘湿地土地利用区(Ⅳ)4个土地利用区,并提出相应的土地利用调控方向。以五九七农场土地利用综合分区为指导,结合各部门专项规划,按照乡(镇)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规程,将五九七农场划分为一般农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村镇建设用地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和林业用地区等5个用途区。根据土地利用用途分区与土地利用管制分区之间的关系,结合红兴隆管理局主体功能区、“十二五”规划纲要及增减挂钩工程等,划定研究区管制分区的边界,确定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