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连古城保护区)位于甘肃省民勤县。其作为绿洲与沙漠之间的天然屏障,呈半环形包围民勤,从而保障其绿洲不被沙漠侵蚀,是河西走廊东北部风沙线上的一道主要防线。作为河西地区重要的生态组成部分,这里特殊的生态系统和气候环境孕育了相当一部分适于旱生和湿地生活的鸟类资源,但有关其鸟类多样性的研究较少。唐小平等于2000~2001年作过一次科学考察。为进一步了解连古城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状况,笔者于2016年~2017年在民勤县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工作中,对保护区内不同季节、不同生境的鸟类资源做了详尽调查。主要结果如下:1.调查中共发现鸟类17目32科54属84种。从居留型分析来看,留鸟有38种,夏候鸟32种,冬候鸟11种,旅鸟3种。区系上,广布种占主导地位,共62种,古北界21种,东洋界仅1种。整个区域鸟类分布型以北方类型居多。2.保护区分布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4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8种,列入IUCN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9种。中国特有种1种。列入CITES公约附录Ⅰ的鸟类2种,附录Ⅱ的鸟类9种。3.根据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植被类型和鸟类的分布特点,将其鸟类划分为4个群落。运用多样性指数分析了4个群落物种多样性、均匀性和优势度。结果显示:湿地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疏林灌木优势度最高。4.对鸟类在科、属水平上的多样性采用了G-F指数的分析方法。G-F指数从高到低依次是:湿地>荒漠草原>农田-居民区>疏林灌木。对4种不同生境下的鸟类群落结构进行了Smith相似性分析,使用SPSS20.0软件对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疏林灌木与荒漠草原之间的相似性最高,湿地与其他三种群落之间物种多样性差异较大。5.对四个季节的鸟类群落特征做了分析,发现夏季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最高,春季均匀性指数最高。6.对四个季节进行了G-F指数分析表明,夏季鸟类群落的F指数、G指数、G-F指数均最高;冬季鸟类群落的G-F指数最低,与其它三个季节相差悬殊。7.基于本次调查分析,认为目前影响鸟类多样性的突出问题为草场退化、鼠害猖獗,土地沙漠化加剧,湿地面积锐减等。连古城保护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人口增长,过度放牧,水资源严重不足,群众环保意识薄弱等,并据此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保护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