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胶质瘤很少可治愈,高级别患者预后较差,尤其是老年患者。恶性胶质瘤患者1年死亡率为50%,2年死亡率为25%。其中,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预后较差,平均生存时间在诊断后1年以内。目前,胶质瘤的研究热点是寻找新的有效治疗靶点及有价值的生物诊断标记物,以提高胶质瘤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微小RNA(microRNAs,miRNA)是一类长度约19-22核苷酸的RNA,通过与靶基因mRNA的3’-UTR非编码区互补匹配来调控基因转录后表达。这种相互作用导致翻译阻遏,多数情况下降低mRNA的表达水平。研究表明,多种miRNA在人肿瘤中表达下调或上调,包括胶质瘤,为肿瘤发生提供了新的分子基础。miR-17在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其在胶质瘤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阐明miR-17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深入理解胶质瘤发病的潜在分子机制和开发新的有效分子治疗靶点提供实验基础。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主要研究方法和结果如下:第一部分 MicroRNA-17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研究目的:研究miR-17在脑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脑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中miR-17的表达量。结果: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miR-17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的表达量;miR-17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在低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iR-17的表达随着胶质瘤级别的升高而升高,可能是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潜在致癌基因。第二部分 MicroRNA-17对胶质瘤细胞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目的:研究miR-17对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凋亡和体内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miR-17在胶质瘤细胞系和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水平。利用细胞转染、MTT、Transwell、流式细胞术和体内成瘤的方法检测miR-17过表达/沉默对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凋亡和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结果:miR-17在胶质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正常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量。将miR-17 mimic/inhibitor转染U251后,miR-17表达量分别明显升高或下降。miR-17过表达后,U251细胞的增殖、侵袭和体内生长能力均明显升高,而凋亡细胞则明显减少;而miR-17沉默则明显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侵袭和体内生长能力,促进细胞凋亡。结论:过表达miR-17可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体内生长。第三部分 MicroRNA-17通过靶向CCND1调控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目的:筛选miR-17在胶质瘤细胞中的靶向调控基因,探索miR-17在胶质瘤中起促癌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Western blot、荧光素酶活性分析、MTT、Transwell、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miR-17对靶基因CCND1的调控作用,及沉默CCND1表达后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和凋亡的影响。结果:通过3个生物信息学软件,我们预测CCND1的基因3’UTR区域存在一个潜在的miR-17结合位点。过表达miR-17导致U251细胞中CCND1的蛋白水平增加。促进miR-17增强了携带野生型3’-UTR的荧光素酶活性。CCND1的内源性缺失抑制了miR-17模拟物的促进细胞增殖和侵袭作用。结论:CCND1是miR-17的靶基因,miR-17的上调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