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丁烷脱氢Pt-Sn/γ-Al2O3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uan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异丁烯下游产品的开发利用,加上异丁烯资源严重匮乏,其产量无法满足国内外对异丁烯日益增长的需求。研发高性能的异丁烷脱氢催化剂,对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利用C4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盐酸回流和氨水沉淀两种不同方法制得氧化铝载体,考察了其对Pt基催化剂脱氢反应性能的影响。氨水沉淀法制得载体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小的Pt颗粒度、更弱的酸性分布和更强的抗积炭能力,使得催化剂具有更优异的异丁烷脱氢反应性能。该催化剂上异丁烷初始转化率为56.7%,316h后仍能达到34.7%,异丁烯初始选择性为80.0%,168h后维持在93.5%左右。利用蔗糖裂解法制得覆炭氧化铝载体,该新型载体能显著改善催化剂的脱氢选择性和催化稳定性,为高性能脱氢催化剂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利用络合真空浸渍法制得Pt-Sn-K/y-Al2O3催化剂,研究了Sn和K助剂对催化剂脱氢反应性能的影响。适量的Sn助剂有利于催化剂表面"Pt-SnOx-Al2O3"结构的生成,促进了异丁烷脱氢反应和异构化反应的发生,但同时抑制了裂解反应的进行。此外,K助剂能中和催化剂表面酸性中心,从而提高催化剂的脱氢选择性和催化稳定性。当Sn和K含量分别为1.5wt.%和0.4wt.%时,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异丁烷脱氢反应性能。该催化剂上异丁烷初始转化率为76.2%,异丁烯初始选择性为83.4%,24h反应后异丁烷转化率和异丁烯选择性分别下降至57.2%和79.3%。利用原位再生技术分析了催化剂在异丁烷脱氢-器内再生循环过程中的失活特征。原位烧炭再生对催化剂表面孔结构的影响不大,积炭是脱氢过程中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而Pt烧结是再生后催化剂活性下降的根本原因。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工艺条件对催化剂脱氢反应性能的影响。反应温度和氢烃比对催化剂的反应性能有较大影响,而原料气空速则无显著影响。较适宜的反应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80℃,氢烃比0.5:1,原料气空速视反应具体情况而定。利用XRD、UV-Vis DRS、H2-TPR、NH3-TPD、Pyridine-FTIR、XPS及TG等分析手段对Cr203基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探讨了K助剂在催化剂脱氢过程中的作用。K助剂有利于催化剂表面CrⅥ的生成,同时游离态CrⅢ物种相应减少。此外,K助剂还能调变催化剂的酸性中心,增强其抗积炭性能,从而使得催化剂的脱氢选择性和催化稳定性显著提高。当K含量为1wt.%时,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异丁烷脱氢反应性能,42h内异丁烯平均收率为29.1%,选择性维持在90%以上。
其他文献
应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提取93#汽油燃烧烟尘及残留物特征组分的五种萃取剂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确保制样过程中汽油组分提取量尽可能一致性的条件下,以提取出的有机特征组分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由于单分子磁体在高密度信息存储、量子计算和分子自旋电子学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们已成为分子磁性材料研究的热点。2003年,Ishikawa等人首次报道
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是当今世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本文采用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与大气环境和生物质能源转化利用有关的几个重要化学反应,特别是H20分子对这
目的筛选并确定新型抗体偶联药物抗CD30-MCC-DM1(F0002-ADC)的制剂处方,解决该药溶解度偏低、冻干制剂含水量较高等问题,进而得到适用于该药物的制剂处方。方法对缓冲盐、pH
例一,男,74岁,干部,因左上胸疼痛二天而求治。患者受凉后,感左上胸皮肤烧灼性疼痛,难于忍受衣服对疼痛区皮肤的轻微摩擦。无发热咳嗽,平素身体健康,曾到各医院就诊,心电图、
为使审计计划的制定具有科学的数据支撑,在审计大数据背景下,提出基于并行改进随机森林算法的审计疑点预测算法。首先建立基于Hadoop的电力企业审计大数据管理方案,将各电网
目的分析持续性血液透析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炎症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老年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50例同期体检健康
女贞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分析了女贞子的化学成分、近年来女贞子药理作用的研究状况和女贞子开发、利用现状,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女贞子提供了参考。
【正】 共同市场与“扩大质易法”“经过调查研究,世界上的确存在着帝国主义同社会主义的矛盾,帝国主义同殖民地、附属国被压迫民族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集团同工人阶
目的:探讨使用现代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2例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