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融合教育日益受到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目前,我国有近1千万学龄前特殊儿童,但85%都没有享受到学前教育的权利。在此背景下,培养幼儿园教师具有早期融合教育的素养显得尤为迫切,同时也具有挑战性。幼儿教师的早期融合教育素养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把握、对特殊儿童的态度和行为。幼儿教师素养的形成关键期是职前,因此高校需要通过增加早期融合教育课程,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形成初步的早期融合教育观念、知识以及掌握基本的早期融合教育技能,并通过见习实习等活动初步形成早期融合教育素养。据此,本研究将对学前教育本科生早期融合教育素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决策与教学实施提供借鉴。本研究以学习支架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合作教学理论为基础,选取重庆师范大学497名在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以访谈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早期融合教育观念与态度、早期融合教育专业知识和早期融合教育专业技能三个维度来了解他们的早期融合教育素养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第一,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对融合教育在总体上表现出接纳的态度,认为早期融合教育可以促进残疾学生和正常儿童的发展,但同时也不可否认早期融合教育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第二,认为合作教学和差异化教学是有必要的,但是对现有幼儿园资源开展早期融合教育持保留态度;第三,对自己对早期融合教育工作胜任能力持保留或消极态度,缺乏自信;第四,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到早期融合教育相关课程非常少,而且多偏理论少实践。据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上,促进学前教育课程与特教课程的深度融合,重视实践课;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加强合作教学;把早期融合教育知识和技能带入普通幼儿教师师资培训课程。结合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访谈进行分析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在对于早期融合教育课程方面的设置还需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完善:第一,早期融合教育相关课程课时量的增加;第二,重视早期融合教育实践课;第三,由相关专业老师指导。另外,与残疾人的接触类型对不同年级的调查对象对早期融合教育素养有不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