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氧循环”跨学科理解的测查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lljjjxxx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人类由工业时代迈入信息时代,新时代带来了新特点,同时,对公民也提出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国内外纷纷提出人才培养的新目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倡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或“关键能力”(Key Competency),强调沟通、人际关系和自主行动能力。美国教育界则提出“21世纪型能力”(21st Century Skills),包含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协同和创新性4种社会生存必需的能力。与此同时,我国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面对真实情境或问题解决时,展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尽管世界各国在概念表述上不一致,但其都关注学生自主运用知识,讨论真实现象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实现培育,因此需要学生解决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随着知识数量的急剧增长,这些知识不再受学科界限的限制,使得社会各领域关键性问题的解决,往往单一的学科知识不能胜任,需要学生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跨学科理解。跨学科理念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的《K-12科学教育的框架:实践、交叉概念以及核心观念》中明确提出“交叉概念或跨学科概念”,其他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标准或进行跨学科教学实践,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理解至关重要。评估能够为跨学科理解的现状提供实证数据,为课程和教学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但是,跨学科评估被称为跨学科教育的“黑洞”,国内对跨学科测评是比较匮乏的。因此,本研究旨在开发和实施一项评估,以测查学生对“氧循环”主题的跨学科理解。氧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描述了各种形式的氧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运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相关内容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四个学科。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的梳理以及对国内外氧循环已有研究的分析,构建了“氧循环”内容框架,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氧化反应、燃烧、气体溶解度、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能量守恒定律、地球的外部圈层等学科具体知识,并通过氧循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6个社会科学问题——化石燃烧、水体保护、海洋酸化、全球变暖、能量流动——展现氧循环的主要概念,旨在学生解决真实情境的问题中,测查学生的跨学科理解。通过对跨学科测评相关文献的综述,建构了本研究的跨学科理解理论框架。跨学科理解强调学科知识的基础作用,以学生回答中涉及的相关学科数目为依据,划分跨学科理解的水平。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包括由低到高三个水平:单学科、部分跨学科和充分跨学科,能够包含不同学生的跨学科理解水平。基于“氧循环”内容框架和跨学科理解水平框架,开发了跨学科理解测查工具,对山东省内的4所规范化学校的初三、高一和高二共311名学生,进行大样本测试。运用Rasch部分给分模型(PCM)对测查工具进行分析,这些测试项目显示了较好的心理测量特性。采用SPSS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和推断性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初三的学生与高一学生的跨学科理解不存在差异,高二与初三、高一学生的跨学科理解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水平1的学生比例下降,水平3呈现上升趋势,水平2趋于稳定。同时,对开放题中学生回答进行定性分析,提出假设: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影响其跨学科理解。最后,基于本研究的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增强学科教师的跨学科意识;凸显跨学科的教师教学策略;提供学生进行跨学科理解的机会。本研究的创新点有以下三个:(1)基于不同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国内外氧循环相关研究,建构“氧循环”内容框架;(2)提出跨学科理解理论框架,包括单学科、部分跨学科和充分跨学科三个水平;(3)开发了中学生“氧循环”跨学科理解测查工具,包括多项选择题和开放题,共14个项目。
其他文献
在传统的图像增强领域,已经存在许多非常成熟的相关算法:如均值滤波、中值滤波等传统降噪算法,暗通道先验去雾算法,双三次插值上采样算法等,都已经被广泛运用。随着深度学习的兴起,传统算法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传统算法通常都存在强先验关系,无法适应多种场景。而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增强算法则可以根据图像的不同特点训练出不同的模型来提升多场景下的效果。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对图像增强中的一个子领域——
鳜鱼肉质紧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为我国特产经济淡水鱼,鲜味强度是评价鳜鱼品质的重要指标。现有的鲜味评价方法皆存在破坏样本、价格昂贵或工序繁琐等缺陷。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快速、无损、准确、价廉的鲜味强度检测方法。本文分别以谷氨酸钠(MSG)单一体系、MSG与肌苷酸二钠(IMP)混合体系、MSG与IMP混合体系中添加其他鲜味相关物质及鳜鱼为研究对象,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鲜味评价方法,对鱼鲜味物质及
校园内部的微气候环境对于师生们的学习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师生和家长们的关注。在追求环境舒适的今天,人们多采用主动式用机械设备来满足室内舒适度的需求,造成了极大的能源与资源浪费。因此采用被动式技术,降低建筑能耗,提升中小学校园建筑环境的品质,营造舒适宜人的室内外活动空间,降低建筑能耗,已经成为师生以及社会建设者共同的迫切需求。论文以依托被动式技术的河南地区中小学绿色校园微气候环境设计为主要内容,通过
目的:采用不同的噪声方式建立噪声性聋动物模型,探讨连续两次暴露于低强度噪声(100dB SPL)中,小鼠听觉突触的损伤是否可以累积;以及预先暴露于增韧噪声(85dB SPL),豚鼠耳蜗中的听觉突触是否表现出对低强度(106dB SPL)噪声的抵抗作用。方法:在重复低强度噪声暴露对突触影响的实验中采用听力正常的C57小鼠,给与2次100dB SPL(4k-22k Hz)的噪声暴露,两次噪声暴露间隔为
小学低年级的英语教学既要向学生讲解基础知识,又要注重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的传授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意识。语音作为英语学习的第一关,是英语教学的根本,也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将自然拼读法引入小学低年级英语语音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轻松地拼读出英语单词,降低英语学习的难度。本文对自然拼读法进行了相关概述,并提出了小学低年级英语语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自然拼读法应用于小学低年级英语语音教学中的有效
期刊
北极地区冰/雪-大气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制约我们认识北极地区快速变化的关键科学问题。冰川是冰冻圈要素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北极地区进行冰川表面能量平衡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究冰-气相互作用,更准确的预测北极乃至全球气候。基于2014年4月30日-2015年4月30日北极Svalbard群岛Austre Lovénbreen冰川自动气象站(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AWS)
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让很多企业在面对诸多机会的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而且也对如何提升企业的全面竞争力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企业要想持久的发展下去,人才培养必不可少。因此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增强对人才队伍的建设显得至关重要,建立和完善员工培训体系更是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员工培训的必要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对企业内部人力
汽车作为现代社会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与此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隐藏的问题,比如行车安全性、乘车舒适性等,特别是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数量逐年攀升,不容小觑。智能辅助驾驶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成为了当今的技术热点。本文面向汽车辅助驾驶任务,对其中的道路目标检测和路况识别技术展开研究,以提高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发现目标和探测道路状况的能力,为
滚动轴承是机械设备中使用十分普遍的零件之一,而轴承的刚度是影响轴承工作性质的主要技术参数。目前,对于轴承刚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静刚度研究及动刚度研究。轴承的刚度反映了轴承自身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轴承的静刚度指的是外部稳定载荷对轴承作用时轴承抵抗静态位移变化的能力,而动刚度指的是承受交变动载荷时,抵抗动态位移变化的能力。无论是配对轴承还是单套轴承,轴承的刚度特性都会对主轴系统的刚度特性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图形语言是以直观的视觉形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而视觉张力是一种更加强烈的呈现方式。笔者基于对图形语言中所具有的视觉张力的研究,通过对图形形态的变异以及空间位置的移动变化,借助对称与非对称中心、抽象与意象、动态与静态、夸张与纯粹等表现形式进行视觉语言的提取与转换,并对瞳孔图形加以强化使作品更具有张力动态,从而归纳出它们独特的视觉特征。本文通过对瞳孔图形形态与设计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详细分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