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行为调查的社区街道空间规划设计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0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街道作为一种线性空间,自古以来就担任着通行和交往的双重功能。街道是城市的“发生器”。城市之所以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交往,而街道,便是最重要的社交场所之一。  然而,现代城市规划中,商业步行街,城市广场等典型公共空间备受关注,而与人们生活密切的街道却无人问津;再者,功能主义的强化以至于如今的街道过多地注重“道”的流通功能而忽略了“街”所固有的社会交往的场所特征。而协调街道这种交通、场所双重职能间的矛盾则往往表现在我们对城市生活性街道规划设计的诉求当中。生活性街道所具有的使用主体多样性、时间空间复杂性的特征决定了对其研究的意义,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创造出入性化的,蕴含着丰富生活内涵的城市街道空间。  本论文以当代城市街道空间规划设计的趋势为背景,将社区街道作为调研对象。试图从街道空间的使用主体--人的需求出发,将成都市中心城区作为调查研究范围,重点选定位于中心城区的不同区域(中心区域,北面、南面、东南面),形成于不同年代(解放前-8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后)的四个典型居住社区作横、纵向比较分析。了解人们的行为需求,深入剖析街道空间与人的行为发生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分析探讨当前城市街道空间规划建设中所存在的街道尺度的迷失,街道生活的湮灭等一系列的问题。结合实例并借鉴国内外的优秀经验,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角度,分别从一系列的控制性和引导性指标如:道路红线、用地性质、建筑后退控制、建筑限高、街道高宽比等方面对街道空间各个组成界面的规划设计作出控制和引导,重建城市生活,从而令街道回归其本意。
其他文献
本文以高校校园商业步行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成都地区的各所高校校园商业步行空间做了细致、深入的调研,从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入手,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理论成果
建筑模型是建筑设计推进的重要工具。作为最为接近建筑实际完成状态的三维实体模型,从其设计伊始就受到广泛的接受和运用。而在数字化技术对于设计过程带来巨大变革的今天,实
中国自改革开放之后,快速城镇化和经济高速增长催生了对城市空间的巨大需求。中国的城市空间增长,无论是在速度上还是规模上,都已经成为世界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彼得·霍
本文以钢材、木材和混凝土这三种主要的结构材料及其材料技术在建筑中的映射为研究的主要内容,结合建筑案例,深入分析探讨和归纳总结结构材料技术的内涵及其在建筑中的映射特征
伴随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步伐,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城市生活的重要元素----公共交通系统,也获得了几次较大的更新。公交车站作为公共交通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位
近年来,商业综合体的建设越来越多,其相关的研究也成为热点。作为城市活动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商业综合体的建设往往对其附近整个片区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商业综合体的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多,城市的教育负担越来越重。然而城市的基础教育资源并没有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得到相应的改善。老城区大多数学校建校于改革开放前后,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病”问题也更加凸显。针对我国居民短暂离开城市的现象,本文提出“浅‘逆城市化’”现象。乡村旅游是“浅‘逆城市化’”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