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与进一步深化,对高中生各方面能力的要求也在进一步提高,而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系统的掌握知识与技能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引桥教学是利用新旧知识间的关系搭建桥梁,学生能利用原有的地理基础,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与建构,以更好地促进高中生地理能力的提升,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初、高中地理在一定程度上是互相联系的,但也是相对独立的两个阶段,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上都有很大差别。而且部分地区的地理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只有两年时间,初三一年基本为地理“空白期”,因此,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高一地理变成了初、高中学习转换路上的“绊脚石”。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增强信心、提高成绩、更好地过渡到高中阶段的生活与学习,故开展了地理引桥教学的研究。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依据最近发展区、建构主义、认知同化、认知发现论等理论知识,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对84位地理教师和259名学生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引桥教学在高一地理教学中的实施情况。通过对数据的汇总与分析,总结出高一地理引桥教学的实施现状:第一,大部分老师对引桥教学的了解不深且应用较少;第二,开展引桥教学具有一定的限制因素;第三,学生普遍认为高一地理较难;第四,地理引桥教学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教师的教育研究意识较薄弱;平常的教学时间紧张;必修一地理主要以自然地理为主,本身知识难点较多等。在该调查现状的基础上,选取了武陟中学的高一新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以验证引桥教学在高一地理教学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扩大引桥教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结合相关的文献基础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课前架桥、课中引桥、课后固桥的地理引桥教学实施策略。课前架桥意在分析课标、教材,了解学生的地理基础,据此找引桥定引桥。课中引桥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已知—探索未知,利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搭建一座引桥,引到需要学习的新知识上,从而减缓重难点知识的坡度,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这也是地理引桥教学的重要过程。课后固桥目的是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做题小技巧,从做题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我效能感。据此,论文以《锋面系统与天气》一节为例,设计了引桥教学案例。为了验证引桥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论文设计了地理引桥教学实验,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一学期的差别教学。通过分析调查现状和引桥教学实施情况,总结出下几点结论:第一,大部分教师对引桥教学的认识不深且应用较少;第二,提出了引桥教学的应用模式和实施策略;第三,整理了高一地理教材中的引桥章节和引桥点,设计了以《锋面系统与天气》为例的教学案例,总结了实施引桥教学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第四,从实验结果来看,地理引桥教学的成效明显。将引桥教学应用于高一地理教学中,拓展了引桥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和研究领域,丰富了高中地理教学的形式。本研究整理了高一地理引桥章节及引桥点,提出了地理引桥策略,设计了教学案例,在增强地理引桥教学的可操作性方面,具有创新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