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离散元的沥青混合料空间结构形成过程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f117f117f117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沥青混合料是.由集料、沥青胶结料及空隙组成的多相体系的材料。沥青混合料的力学强度与集料颗粒的分布和集料间的接触状态等空间结构特征直接相关。沥青混合料的空间结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压实成型过程,如何保证沥青混合料的充分压实是道路工作者关注的问题。论文通过PFC3D构建三维混合料压实模型,从细观结构层次对混合料的空间结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针对已有的不规则多面体随机切割算法导致集料的尺寸不能与实际集料建立关系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不规则多面体随机切割改进算法。该算法关键步骤是在生成级配圆球时,适当扩大集料的半径,避免切割时三维尺寸的减小。为了进一步验证集料尺寸的准确性,根据室内集料筛分试验原理,建立了不规则集料的离散元振动筛模型。以AC-20为例研究了沥青混合料虚拟试件的装配过程,实现了沥青混合料的可视化,为混合料压实机理及细观力学响应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根据PFC3D细观接触模型的特点,选取了适合沥青混合料内部各相材料的接触模型。在系统分析已选取细观接触模型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混合料内部宏观试验参数与细观模型参数的关系。基于时间-温度等效原理通过室内试验获得了混合料对应的细观参数,为数值仿真提供了材料参数。再次,在已生成不规则三维虚拟离散元集料和确定的材料细观参数基础上,建立了粗集料的三维离散元模型,且通过室内试验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将细观指标与宏观指标相结合,研究集料在压实过程的演化规律,探讨刚度、最大公称粒径和级配类型对集料运动规律的影响,并以成型的试件为基础,通过三轴虚拟试验评价了集料的力学性能。为进一步研究沥青混合料的细观压实机理和力学性能提供了基础,对基于细观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及其它成型方式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接着,采用离散元法建立了沥青混合料室内压实模型,研究了集料的空间位置的变化、转动与平动速度、沥青混合料内部接触力与接触数等情况。从细观层次探索了沥青混合料空间结构形成过程,为深入研究其它压实类型和现场路面压实提供了参考。最后,根据离散元虚拟试件生成方法生成了三维沥青混合料SMA-13压实试件,基于均布荷载-时间等效原理提出了沥青路面三维压实离散元模型,从平均接触力、应变率及能量等方面,研究了初始空隙率、路面厚度、压实方式与压实速度等对沥青混合料在压实过程的空间结构演化规律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从细观层次揭示了路面压实机理。
其他文献
反馈门信号控制系统作为一种基于动态调控的城市交通治堵方法,具有重要现实价值。首先,阐述反馈门信号控制系统的技术原理;其次,以东葛园湖路为例总结南宁市反馈门信号控制系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本文应用满应力原理,改进重力挡土墙的设计方法,将其划分为若干单元进行计算、迭代和调整,使之最终达到经济截面,并附算例。
目的分析在消化道疾病检查中应用碘海醇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择取80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对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均行以碘海醇消化道
以共聚尼龙6/66(COPA6/66)为基材,金属铝粉为填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铝粉改性COPA6/66复合材料。测定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维卡软化点和熔体流动速率(MFR),并观察了复合材
优质护理模式是基于循证医学理念发展而来的一种科学护理方案,该护理方法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护理人员严格根据患者之间的差异,不断优化护理措施,因此可以取得满意效果[1
我国目前高速铁路大量采用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轨道板与CA砂浆层之间存在离缝现象。此离缝发生的原因为轨道板在其厚度方向受到不均匀的温度
随着互联网及相关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即时通讯应用的功能也日益丰富,多样的功能促使即时通讯应用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聊天工具,而是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交流、娱乐、商务办公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