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赛什塘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柴达木地块东南缘晚古生代裂陷带。含矿地层为中-下三叠统绢云母千枚岩或条带(纹)状黑云母千枚岩、变质(粉)砂岩、大理岩及石英岩,成矿岩体以石英闪长岩体为主。矿体多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下三叠统地层与岩体接触带,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等。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将成矿作用划分为熔流共存成矿期(O)、矽卡岩成矿期(A)、硫化物1期(B)和硫化物2期(C)等4个成矿期,并细分了10个成矿阶段。S、Pb、H、O同位素研究表明,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源岩浆,Pb等金属元素来源于壳幔混合物,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的特点。矿区流体包裹体可分为含子晶包裹体(Ⅰ型)、气液包裹体(Ⅱ型)和纯液体包裹体(Ⅲ型)三类。测温结果表明,O1、A1阶段流体以高温、高盐度为特征,B1、B2阶段温度略有下降,盐度大幅降低,至C1阶段盐度大幅攀升,而后C2、C3阶段流体温度、盐度进一步下降。矿床C1阶段发生流体沸腾,依据流体捕获温度284℃-289℃计算成矿压力值约为220bar,推断赛什塘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深度为2.2km,为中浅成环境。激光拉曼成分分析显示成矿流体气相富含H2O、CH4和CO2,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认为成矿流体阳离子主要为Ca2+、Na+、K+,阴离子以Cl-为主。成矿流体物理化学参数计算结果显示,随时间演化成矿流体氧逸度、硫逸度不断降低,成矿流体总体上处于弱还原环境,随流体演化氧化性略有增加。综合分析认为石英闪长岩体形成过程中发生熔体出溶,多以氯的络合物形式存在和迁移,随着新的岩浆流体的加入,流体不混溶分离发生广泛的沸腾现象,铜氯络合物大量离解,是矿床Cu沉淀的主要因素。根据以上研究,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