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好发于L4/5、L5/S1椎间盘,占90%以上,常导致腰腿痛。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常用的外科手段。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少、恢复快等优点而成为替代传统开放性椎间盘切除手术的重要方法,但由于微创手术视野范围受限,容易导致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故术前需明确突出的椎间盘与责任神经根之间的解剖学关系。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前L5、S1神经根自硬膜囊穿出点与L5、S1椎体上终板之间的解剖学关系;探讨3D-T2W-FFE、3D-STIR-TSE、DWIBS三种序列对神经显示和3D重建效果。方法1.排除巨大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肿瘤的脊柱外科就诊者,收集受试者常规腰椎磁共振和3D-T2W-FFE序列DICOM格式数据。在Mimics软件上测量以下几个指标:(1)在正中矢状面上测量L3/4、L4/5和L5/S1椎间隙高度(Height,H)(2)在冠状面上测量双侧L5、S1神经根自硬膜囊穿出角度(Nerve Toot Angle,NRA)(3)计算双侧L5、S1神经穿出点分别距L5、S1上终板距离(Distance,D)。2.排除巨大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肿瘤志愿者,进行常规腰椎磁共振和两种或三种腰骶丛神经成像序列检查,在Mimics软件计算三种序列神经根和骨骼肌的对比噪声比值(CNR N/M);计算右侧骶1神经神经根直径及神经节体积;采用各自4等级评分比较三种序列腰骶丛神经显示和3D重建效果。结果1.共纳入79名(男性41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54.3±13.5岁)受试者数据,其中68例(68/79,86.1%)L5神经根自硬膜囊穿出点高于L5上终板(L5-up 组),DL5R、DL5L 分别为(5.7±4.5)mm、(5.6±4.5)mm;11 例(11/79,13.9%)L5神经根自硬膜囊穿出点低于L5上终板(L5-down组),DL5R,DL5L 分别为(1.8±1.5)mm,(3.0±3.3)mm。L5-up 组和 L5-down组间年龄、H3/4、H4/5、H5/1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受试者S1神经根自硬膜囊穿出点高于S1上终板,Ds1R、Ds1L分别为(15.3±5.4)mm、(14.5±5.3)mm。2.共纳入49名(男25例,女24例,平均年龄49.0±16.9岁)志愿者,其中3D-T2W-FFE 序列 48例、3D-STIR-TSE 序列 47 例、DWIBS 序列 43例。三种序列的CNR N/M不全相同,其中3D-T2W-FFE序列较3D-STIR-TSE序列、DWIBS序列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序列的神经节体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序列的神经根直径不全相同,其中3D-STIR-TSE序列和DWIBS序列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3D-T2W-FFE序列和3D-STIR-TSE序列、3D-T2W-FFE序列和DWIBS序列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序列神经显示评分不完全相同(P<0.001),其中DWIBS序列与3D-T2W-FFE序列、3D-STIR-TSE序列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3D-T2W-FFE序列和3D-STIR-TSE序列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序列神经3D重建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大多数L5神经根和全部S1神经根自硬膜囊穿出点分别高于L5、S1椎体上终板,与尸体解剖学研究结果不全相同;PEID术前了解L5、S1神经根分别与L5、S1椎体上终板的解剖学关系有助于减少神经损伤并发症。2.三种序列对腰骶丛神经的显示、影像解剖和3D重建效果不完全相同,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具体需求对成像序列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