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苹果黑腐皮壳属真菌(Valsa mali)侵染引起的苹果树腐烂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枝干病害,严重威胁着我国苹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由于病菌侵染途径多,潜伏性强,且致病机理复杂,导致该病防治非常困难。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化学药剂来防治腐烂病。然而,化学药剂的大量重复使用,会导致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评估化学药剂的抗药性风险,寻找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替代生物源杀菌剂,对于制定和实施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控措施及生产上科学用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测定苹果树腐烂病菌对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的敏感性,室内诱导获得吡唑醚菌酯的抗性菌株,分析抗性菌株的生物适合度及交互抗药性,系统评估了苹果树腐烂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抗药性风险。同时,通过测定不同生物源杀菌剂对腐烂病菌的毒力及其对接种腐烂病菌离体枝条的保护作用,评价了6种生物源杀菌剂的室内活性,为生产上合理用药及苹果树腐烂病的安全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测定了采自于辽宁、山东、甘肃、山西、陕西、新疆6个省份的120株苹果树腐烂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对吡唑醚菌酯均有极高的敏感性,EC50值分布范围在0.00137-0.0240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00909±0.00552μg/mL,可作为苹果树腐烂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基线。不同菌株间EC50值差异较小,最不敏感菌株的EC50值是最敏感菌株的17.5倍。不同地区间的菌株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最敏感的是新疆菌株,最不敏感的是辽宁菌株,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腐烂病菌亚群体。2.随机选取14株苹果树腐烂病菌野生菌株,在含吡唑醚菌酯的培养基上驯化诱导,获得了3株能够稳定遗传的吡唑醚菌酯抗性菌株,其抗性倍数分别是野生亲本菌株的41.0,56.8和22.0倍。生物适合度分析结果显示,抗性菌株产繁殖体数量与野生亲本菌株相比无明显差异,但菌落生长直径、菌丝干重和致病力显著降低。与亲本菌株相比,吡唑醚菌酯抗性菌株对水杨肟酸(SHAM)和NaCl更敏感。交互抗药性结果显示,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抑霉唑和甲基硫菌灵之间不存在交互抗药性。以上结果表明,苹果树腐烂病菌对吡唑醚菌酯存在中低水平的抗药性风险。3.评价了6种生物源杀菌剂对腐烂病菌的室内活性。结果显示,6种供试药剂对腐烂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除3%中生菌素WP外,其它5种药剂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均优于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其中,300亿/克解淀粉芽孢杆菌WP和1000亿/克枯草芽孢杆菌WP的室内毒力最强,对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0.69μg/mL和0.89μg/mL,对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0.19μg/mL和0.039μg/mL。其次为3%中生菌素WP、0.5%小檗碱AS和0.4%蛇床子素SL 3种药剂,对菌丝生长的EC50为26.06-290.7μg/mL,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为8.29-65.22μg/mL。而2%农抗120 AS对菌丝生长的EC50高于5000μg/mL,毒力最差。离体枝条保护试验结果显示,300亿/克解淀粉芽孢杆菌WP和1000亿/克枯草芽孢杆菌WP对离体枝条保护作用最强,其室内防效分别为92.7%和86.7%,而2%农抗120 AS保护作用最差,这与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相一致。以上结果表明,300亿/克解淀粉芽孢杆菌WP和1000亿/克枯草芽孢杆菌WP可作为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替代生物源杀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