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历史文化名城水资源转化机制研究——以扬州为例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滨水历史文化名城将水资源开发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资源的稀缺性和相应的名城效应使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反复建设和优化,人们对城市滨水区的保护性建设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也日益被关注。名城的水资源开发为顺应旅游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必须解决现有水资源开发规划中量能不均衡问题,即探究水资源转化的过程。回顾和分析国内外转化机制研究、水资源开发研究和水资源转化机制研究,还有一些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有待我们解决。联系滨水历史文化名城水资源开发实际进行资源转化机制的研究更不多见。因此,为推动旅游城市产业经济循序发展,我们应该很好地讨论如何构建系统的、动态的、循序渐进的水资源转化机制模型。 为了寻求水资源转化机制的过程支点、平衡转化步骤的量能、实现水利资源和旅游产业之间的有效联结,笔者通过对已有典型实例(扬州)的分析,逐步摸索出资源转化步骤及运行规则,并通过事实求证找出模型运作中的两大系统,即旅游产业经济循环系统和驱动系统。其中,将尝试使用系统与还原、城市更新、城市空间发展、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地方文脉、竞争性定位、城市经营等理论和“点面纵横”分析法。 滨水城市的水利资源、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产业几个要素构成了旅游产业经济循环系统。而驱动系统则由四大转化机制构成:水系统开发转化机制,从目标机制、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四个方面探讨水利系统的建设方案及理论步骤,以实现水利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的过程;水文化品牌转化机制,从扬州水资源整治、品牌营销、效果反馈等方面实现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的过程:区域旅游产业联动发展机制,把扬州纳入宁镇扬、长三角经济板块以实现旅游产品向旅游区域产业转化的过程;水资源开发管理优化机制,精炼整个水资源转化机制模型运作过程,形成水资源开发与产业经济一体化发展链。 我们在进行滨水资源开发和规划时应充分考虑系统驱使和过程转化等因素,从而拓展区域经济的发展,优化产业链的结构,实现城市整体利益最大化。转化机制模型推动资源开发进程,资源开发提升转化机制经济价值,这是转化机制与资源开发的首次动态化、程序式耦合,也是本文研究精髓所在。
其他文献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竞争也日趋激烈,要与全球最好的组织竞争,就得提高效率、效果和技能,以提高组织发展的稳定性。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绩效考评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调
虚拟社区的参与活动,特别是知识共享活动既满足了网民通过互联网交互和分享的需求,也能够为虚拟社区提供商带来商业价值。然而,很多人不愿意去参与虚拟社区和贡献知识,并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