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磁光技术在超导薄膜磁场测量中的应用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jsdsd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导材料具有独特的零电阻效应、迈斯纳效应和约瑟夫森效应,和三个相互关联的临界参数即临界温度、临界磁场和临界电流密度,在强、弱电领域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以超导薄膜为代表的功能器件在微波通讯、微磁测量、量子技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和研究前景。这些超导薄膜器件通常运行在极低温、强磁场和高真空等极端环境,其电磁特征难以直接观测。一种用于磁场测量、基于法拉第效应的磁光成像技术因具有实时、全场、高分辨率、温度应用范围广和无损的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超导薄膜高角晶界、电流密度分布及磁通运动等热门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由于超导材料没有法拉第效应,导致针对超导材料的磁光测量均借助Bi-YIG为代表的具有法拉第磁光效应的磁光介质(也称:磁光膜)放置在超导薄膜表面来实现磁场的观测。可以看出,磁光膜与超导层之间的距离直接决定了磁场测量的空间分辨率,而已有的磁光测量实验中均采用具有反射层的磁光膜,这样显然会降低实验的测试精度。本学位论文为了进一步提升磁场测量的精度,提出一种使用无反射层磁光膜的方式,并给出由于使用无反射层磁光膜带来的干涉条纹的消除办法。另外,由于磁光实验中磁场测量的准确性由磁光膜特征参数费尔德常数决定,已有的实验中均未考虑费尔德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但是本论文研究发现,实验温度的变化会影响费尔德常数的大小,所以采用不同温度的三转角标定实验给出了温度对费尔德常数的影响规律,并消除了对最终的磁场测量结果的影响。最后,由于超导材料服役环境的极端性,已有的实验很难原位地给出其电磁特性和变形测量,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将数字图像相关法和磁光成像技术有机结合的方式,实现了超导材料磁场和变形的原位测量。现将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概述如下:首先,本文提出使用无反射层的透明磁光膜代替传统磁光膜,缩短了磁光层与被测物体表面的距离,定性上提高了磁光成像技术的空间分辨率。于此同时,发现采用这种透明磁光膜的方法会带来一些影响实验结果分析的明暗条纹,提出采用连续波长拍摄的方法消除了这种在测试过程中产生的干涉条纹。然后,对于费尔德常数随温度发生变化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标定方法。首先,选择一些固定的实验温度,范围覆盖面较宽,既包括高于超导材料临界温度的情形,也要包含低于其临界温度的情形。在每一个选定的实验温度下,通过三转角标定法给出了温度升降对磁光膜磁场标定的影响规律,并最终获得了统一的磁场-灰度的标定方法,消除了温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最后,将无反射层的磁光成像技术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联合,搭建了用于原位测量超导带材的拉伸应变和表面磁场的实验装置,并对不同温度的YBCO超导带材在低温拉伸以及外加磁场条件下进行观测。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从理论与仿真两部分说明液体压力与表面张力,基底材料,夹杂物形状,尺寸对含有椭圆形液体夹杂物复合材料的杨氏模量与应力分布的影响。理论部分考虑界面应力并利用复
多颗小卫星编队飞行代替单颗大卫星是航天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也是实现InSAR以及重力场反演等科学任务的关键性技术,而小卫星相对位置的精确确定是编队飞行重要的基本问题之
TiC是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中使用率较高的增强体,但是TiC颗粒与铝基体之间较差的润湿性,很难制备组织均匀、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相比于计量比为1:1的TiC,非化学计量比TiCx(
有机磷化合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在催化,材料,医药等领域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自从2013年人们首次由磷氰酸根负离子合成出了尿素的类似物磷代尿素以来,磷代尿素及其衍生
高光谱遥感影像含有丰富的光谱和空间信息,其图谱合一的特性使得高光谱影像能广泛应用于遥感反演、环境监测和目标探测等领域。由于高光谱影像空间分辨率的限制,像素通常存在
文章提出实战化检验"四个层次,六个阶段"的总体思路,主要研究第一个层次和第二个阶段的装备型号定型试验,详细分析了信息化装甲装备实战化检验的内容,构建了信息化装甲装备实
鱼类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已成为我国居民摄取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其中,阿拉斯加狭鳕由于其肉质细嫩、口感细腻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作为“八大
第二代高温超导REBCO带材因具有高临界磁场、高临界电流密度以及液氮环境下可实现超导态等优点,在能源、交通、医疗等高新技术领域中应用广泛,成为超导技术与应用中的研究热
本文主要研究了无穷维复Hilbert空间中有界分块算子矩阵的数值半径问题.首先,研究了斜对角分块算子矩阵数值半径不等式的推广形式;并且利用数值半径的酉相似不变性和广义混合
砷是一种地壳中分布广泛的类金属元素。砷及其化合物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的一类致癌物,对全世界人们的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水体砷污染是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开发深度去除水体中砷污染的水处理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到目前为止,吸附技术依然是最可行且最有效的除砷技术,由于其成本低、见效快、适用性强等特点,易于大面积推广使用。吸附材料是吸附技术的核心关键所在,吸附材料的吸附性能决定了吸附技术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