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黑莓——玛格丽特·米德的学术人生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关于著名的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学术生涯的评述。作为美国文化人类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米德的学术思想受到了众多的关注。这不仅是由于她的学术成就和贡献,而且还源于她的研究方法和一些学术思想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尤其是萨摩亚研究。《萨摩亚人的成年》一书奠定了米德的人类学学术地位,造成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由此书所引发的学术自省与学科反思的寓意一直延续到现在。当人类学已经跨入到另一个世纪,再回过头来看由《萨摩亚人的成年》引发的讨论、反思并总结米德的学术史,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 米德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的一生深刻地影响着她的学术生涯。因此,本文在叙述米德学术思想发展过程的同时,适当穿插着米德的生命史,本文将从回顾西方人类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前20年的发展入手,揭示米德萨摩亚之行的深刻学术背景。萨摩亚研究不但是米德人类学学术生涯的起点,也是她学术思想得以发展的基点,她以后的关注领域和学术思想都或多或少与萨摩亚研究有关。文章的第三部分结合萨摩亚研究来看米德的学术历程,第四章将跳出争论的是非纠缠,从社会背景、学科发展史以及学者自身的学理追求再次审视米德-弗里曼之争,关注这一争论对人类学学科建设的启发性;最后,本文将从米德的个人经历和社会历史、学科发展背景等方面总结米德的学术贡献与不足,并阐发其与人类学学科发展的渊源。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的是文本分析方法。本文将综合国内外不同时期的有关著述、专著,在认真阅读和分析的基础上,将米德学术思想的发展和变迁、重要的学术事件纳入整个学科发展的大背景进行全面的、多方位的审视。本文试图通过对米德个人学术史的梳理和分析,为人类学的学科发展、中国人类学的学科建设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其他文献
依据2009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农民工权益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调查数据,本文对珠三角和长三角六个城市的农民工身份认同状况进行研究,重点关注农民工身份认同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本文以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本科生毕业去向为切入点,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大学生毕业去向中代际传承现象,具体分析具有不同先赋因素(
1839年8月15日,世界上第一张光学照片在法国科学院大厅向社会各界展出。然而这张照片的出现,却引起一场轩然大波。肖像画家纷纷上书政府,要求取消摄影技术,甚至宣称:“这项发
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农民从农业内部破解“三农”问题的创举。农业产业化不仅带来了农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迁,其对农村和农民的改造,决不亚于其他因
本刊讯 6月9日9点30分,“安全生产万里行” 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启动。启动仪式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闪淳昌主持。参加仪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中共中
2000年,我省遭受了历史罕见的干旱、高温、冰雹等多种自然灾害,农业大幅度减产,粮油产量跌入低谷,2001年春播的缺种问题十分突出,全省18个县干旱山区的小麦等作物大量缺种.为
期刊
本文论述的是我国中产阶层的产生、特点、现状以及中产阶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介绍国外中产阶级的培育经验,探讨我们培育中产阶层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的路径。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当前孟加拉国社会的阶级结构以及在职业获得、收入和受教育水平上存在的不平等现象。本研究分析数据主要来自于2005年孟加拉国国家统计局主持的全国性劳
(以下简称)已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钟声已经敲响,加入WTO日益临近.种业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长期以来,我国疆域辽阔的西部,社会、经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