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不仅有利于降低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和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内在价值和绩效,而且有利于吸引长期稳定的资本,并使资金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促进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近年来,河北省上市公司绩效总体状况不佳,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治理机制不健全是原因之一。多年来,绝大多数学者对公司治理问题的探讨都限定在全国上市公司范围内,而较少对某一地区上市公司的治理特征和模式,以及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状况进行深入研究。鉴于河北省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相对较低的事实,本文以河北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的手段,全面而系统地剖析了河北省上市公司绩效的现状及公司治理因素对绩效的影响,在上市公司治理理论研究上,通过归纳和提升确定了新的领域,在公司治理实践运用上,为河北省上市公司改善公司治理、提升公司绩效提供了针对性建议。本文的主要实证研究结论包括:(1)河北省上市公司的股权构成中,存在国有股比重过大、法人股比例较低、内部持股比例偏低、股权较为集中,而且大股东之间比例相差悬殊等问题。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上市公司国有股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法人股东由于持股比例较低,在公司治理中难以成为积极的监督者,而流通股、内部人持股的作用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具有正面影响,这一结果与河北省国有股东比例较大且对公司绩效存在正面影响的结论相符。由此本文认为,河北省上市公司在优化股权结构时,重点不是单纯的减持国有股,而是要克服国有股自身的弊端,培育有效的产权主体。同时,适当增加内部持股比例,调动股东的治理积极性,是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关键。(2)河北省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近年来连年攀升,但这并不能说明其融资偏好发生了改变,主要原因是个别绩差公司对资金的筹集和使用不当造成的资金恶性循环,以及上市公司未能有效地利用债务的财务杠杆效应,回归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个推测。由此可见,河北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意识仍有待提高,债务的财务杠杆作用有待被充分利用。(3)河北省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虽然在数量上都符合规定,但回归结果显示,由于河北省上市公司对董事会以及独立董事制度缺乏足够认识,再加上独立董事制度自身的缺陷,导致董事会和独立董事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实证结果还表明,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董事会行为中可能存在着很大程度的效率浪费。因此本文提出,在董事会治理中,河北省上市公司应更注重观念的改变和效率的提高。(4)河北省上市公司中经理层持股人员比例和所持股数比例都较低,经理层领薪人员比例和平均薪酬数同样处于较低水平。正因为经理层激励具有这样的特点,河北省上市公司经理层激励变量中,除经理层年度收入对公司绩效存在正向影响外,其余变量与公司绩效都没有明显关系。针对河北省上市公司经理层激励多是薪酬激励的现状,本文认为,河北省经理层激励应更注重报酬结构的合理性,激励形式的多样性,以使激励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