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与索洛经济增长理论的比较——兼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理论的科学化路径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chen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地调控宏观经济运行,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需要建立科学的宏观经济调控理论。   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理论来看,目前有两个理论来源:一个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一个是凯恩斯以来的以索洛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的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本文遵循“异中之同,同中之异”的辩证比较方法,对两者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两者的共性是:都是对市场经济宏观运行的反映,两者均涉及流通领域,分析了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都考虑到了生产资料折旧的问题。两者的区别是: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应用的是唯物史观的科学方法论,而索洛经济增长理论存在分析方法上的缺陷;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内容深刻反映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索洛经济增长理论则浮于经济表面现象;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论证了经济周期性的物质基础在于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而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假设一个长期处于稳态的经济,否认经济危机的发生;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规律,论述了挖掘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对于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反映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索洛经济增长理论则只重视产量增加和利润率的提高;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提出社会再生产从社会总产品出发,即建设规模与国力相适应,提出生产力发展潜力与货币资本量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适合发展中国国家的经济发展,而索洛经济增长理论则着眼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需要,只注重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在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理论宏观调控理路的科学路径。   从理论上再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运行机制;既反映商品流通又反映资本流通,引入Ic内部交换的总供给-总需求流程图,以便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应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础上解决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解决有购买力的需求不足问题;反映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揭示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充分挖掘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在介绍中印双边关系与两国参与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和战略构想的基础上,首先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和概念框架(尤其是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从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
激光平坦度仪广泛应用于热轧带钢平坦度在线检测与控制.从激光平坦度仪信号检测和处理系统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信号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CCD光信号采样、A
跨国公司整合各种资源进行集成创新活动,不断对外进行研发投资。中国拥有丰富的研发资源,吸引跨国公司纷纷进入。在这一背景下,跨国公司集成创新对中国国家创新系统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在集成创新理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跨国公司理论和经济演化理论的基础上,对跨国公司集成创新影响中国NIS的机理进行分析,并据此着重阐述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从积极影响的方面来说,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为中国带来了研发资金、先进技术
随着我国入世后5年过渡期的结束,从2006年12月11日起,我国银行业取消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地域和客户对象的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对所有客户提供人民币服务;取消对外资银行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