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地调控宏观经济运行,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需要建立科学的宏观经济调控理论。
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理论来看,目前有两个理论来源:一个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一个是凯恩斯以来的以索洛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的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本文遵循“异中之同,同中之异”的辩证比较方法,对两者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两者的共性是:都是对市场经济宏观运行的反映,两者均涉及流通领域,分析了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都考虑到了生产资料折旧的问题。两者的区别是: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应用的是唯物史观的科学方法论,而索洛经济增长理论存在分析方法上的缺陷;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内容深刻反映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索洛经济增长理论则浮于经济表面现象;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论证了经济周期性的物质基础在于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而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假设一个长期处于稳态的经济,否认经济危机的发生;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规律,论述了挖掘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对于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反映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索洛经济增长理论则只重视产量增加和利润率的提高;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提出社会再生产从社会总产品出发,即建设规模与国力相适应,提出生产力发展潜力与货币资本量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适合发展中国国家的经济发展,而索洛经济增长理论则着眼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需要,只注重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在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理论宏观调控理路的科学路径。
从理论上再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运行机制;既反映商品流通又反映资本流通,引入Ic内部交换的总供给-总需求流程图,以便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应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础上解决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解决有购买力的需求不足问题;反映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揭示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充分挖掘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