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牵张成骨外固定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肢体短缩、畸形矫正以及骨缺损和骨不连的治疗。传统的Ilizarov方法是单纯应用外固定器进行延长,并发症发生率高,带锁髓内钉结合外固定器系统使得骨延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减少了拆架后再骨折和畸形的发生。
目的:
1.评估应用带锁髓内钉结合外固定器系统进行小腿延长的疗效;
2.总结应用带锁髓内钉结合外固定器系统进行小腿延长术后发生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原因;
3.总结处理小腿延长术后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方法。
方法:
1.选取2003年11月-2011年8月间在北京广济医院应用带锁髓内钉结合外固定器系统进行小腿延长的患者,均选取截骨方式为横形截骨,病历和影像资料齐全的患者;
2.建立数据库,统计所有入组病人的年龄、身高、胫骨长度、延长长度、延长频率、带架时间、矿化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等;观察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Li等人的骨痂形态和类型分类方法对入组患者的骨痂形态和类型进行分类;
3.统计入组患者中出现延迟愈合或者骨不连并发症的病人,分析原因并总结处理的方法;
4.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相应的结果。
结果:本组病人的平均年龄是25.5±6.6岁(14-49岁),患者的平均身高为155.4±7.3cm(143-169cm),患者的胫骨原始长度平均为33.1±2.3cm(28.5-39.6cm),小腿平均延长长度为8.87±1.88cm(4.4-13.8cm),延长百分比平均为25.5%±7.0%(3%-40%),牵引指数平均为0.65±0.11mm/天(0.34-0.89mm/天),外固定指数平均为20.6±5.8天/cm(11.4-55.8天/cm),矿化指数平均为64.1±2.9天/cm(22.1-168.0天/cm)。
本组241个延长骨段中共发生并发症317个,平均每个胫骨延长段1.32个,其中有216个问题,68个障碍,33个后遗症。有21个病人的33个胫骨因为感染、器械等因素发生了延迟愈合或者骨不连,最后均通过功能锻炼、骨段滑移或者植骨达到了骨痂愈合。骨痂形态的分类上,本组病人有圆柱型的骨痂184个,凹型的骨痂44个,侧方型骨痂13个。骨痂类型的分类上,本组病人骨痂矿化的过程中同质型的有156个,异质型的有28个,混杂型的有27个。
结论:
1.应用带锁髓内钉结合外固定器系统进行小腿延长是治疗肢体短缩和下肢不等长的有效方法,可以减少患者的带架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拆除外固定器后发生再骨折和畸形的危险;
2.从骨痂形态上看,圆柱型的骨痂比凹型和侧方型的骨痂有更短的矿化指数。从骨痂类型上,同质型的骨痂比异质型和混杂型的骨痂矿化更快,愈合时间更短。
3.截骨、感染、固定不稳、潜伏期和延长速率都可能导致小腿延长术后的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在手术过程中应加以预防。
4.一旦出现延迟愈合或者骨不连,可以通过骨段滑移、植骨等方法治疗,还可以应用功能锻炼、药物、物理方法等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