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色泽是柑橘果实重要的品质特征。柑橘果实中丰富多彩的黄色,橙色和红色归因于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的大量积累。在柑橘果实中,存在众多果肉果皮不能同步成熟的现象,有些品种当果肉达到可食用的成熟度时,果皮不能完全转色,甚至果实达到完全成熟,果皮仍然不能正常褪绿,这严重影响了果实的上市期以及商品价值。我国的柑橘品种虽然众多,但是果实成熟期相对集中,大多数品种集中在11月份成熟,导致成熟期间市场销售压力较大。对于一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1000200,2019YFD1000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1772281,91854102); 中央高校基础研究基金(No.2662018PY03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色泽是柑橘果实重要的品质特征。柑橘果实中丰富多彩的黄色,橙色和红色归因于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的大量积累。在柑橘果实中,存在众多果肉果皮不能同步成熟的现象,有些品种当果肉达到可食用的成熟度时,果皮不能完全转色,甚至果实达到完全成熟,果皮仍然不能正常褪绿,这严重影响了果实的上市期以及商品价值。我国的柑橘品种虽然众多,但是果实成熟期相对集中,大多数品种集中在11月份成熟,导致成熟期间市场销售压力较大。对于一些较早熟或特晚熟的柑橘品种上市时着色参差不齐,因而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本研究以滑皮金柑果实(Fortunella crassifolia Swingle)为实验材料,阐释了一种采用红光照射使柑橘外果皮均匀着色的方法,探究红光调控果实色泽形成机理。并且,本研究成功建立农杆菌介导的柑橘果实瞬时转化体系,为多年生木本植物的遗传改良和基因功能研究创造新平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柑橘果实瞬时表达体系用于基因功能验证以及细胞生物学研究。融安金柑和滑皮金柑被选为农杆菌介导的柑橘瞬时转化的理想材料;与其他柑橘类果实相比金柑表现出更高的转化效率和更长的表达时间。使用不同的荧光报告基因瞬时转化果实,比如微丝(GFP-Lifeact),内质网(GFP-HDEL),高尔基体(GFP-ST和RFP-ST),质体(RFP-PT)和核(H2B-GB),用共聚焦显微镜和活细胞成像来研究它们在果实细胞内的定位和动态。进一步,在柑橘果实里瞬时超表达PSY,显著提高了柑橘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表明瞬时表达体系也可以用来快速验证基因功能。2.红光促进叶绿素降解和类胡萝卜素积累,从而改善采后柑橘果实着色。以采后褪绿不均的滑皮金柑果实为材料,评估了红光、乙烯利以及红光结合乙烯利的使用对果实褪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处理均显著促进了柑橘果实外果皮的褪绿。比较褪绿效果,红光优越于乙烯利的应用。红光显著促进了柑橘果实转色,伴随叶绿体向有色体转化,叶绿素的降解和类胡萝卜素的积累。当红光应用于其它果实类型,比如温州蜜柑、皇帝柑,甚至番茄果实,均可以促进果实转色,表明红光促进果实褪绿是普遍现象。3.挖掘响应红光促进果实转色的关键基因,并解析Fcr NAC22调控果实转色机理。在红光促进金柑果实褪绿转红的过程中,通过转录组数据挖掘到特异响应红光的转录因子Fcr NAC22,并和蓝光处理的果实做对比,发现Fcr NAC22仅在红光辐照过程中上调表达。亚细胞定位研究表明Fcr NAC22定位于细胞核,并在果实转色时期上升表达。超量Fcr NAC22转基因功能验证结果表明,Fcr NAC22促进烟草叶片褪绿转黄,加速番茄和柑橘果实转色,促进类胡萝卜素积累以及质体转化。在本源遗传转化柑橘愈伤中发现Fcr NAC22促进愈伤转黄,增加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干扰Fcr NAC22的表达抑制了红光诱导的果实转色。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酵母单杂(Y1H)以及凝胶阻滞迁移(EMSA)实验分析,Fcr NAC22可直接结合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LCYB1和BCH2的启动子,以及ABA合成通路上NCED5的启动子,并激活这些基因的转录表达,导致果实类胡萝卜素水平以及ABA含量提高。上述结果不仅为改善柑橘类果实着色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也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从多个角度为调控柑橘色泽品质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柑橘果实瞬时表达体系的建立为果实细胞生物学及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其他文献
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猪参考基因组的日益完善。然而猪基因组中绝大多数的顺式调控元件尚不明确,这限制了猪作为动物蛋白供应和生物医学模型的遗传改良与应用。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空白,本研究采用类似于DNA元件百科全书(ENCODE)和Roadmap表观基因组计划的策略,基于转录组测序(RNA-seq)、染色质可及性测序(ATAC-seq)和组蛋白修饰(H3K27ac和H3K4me3)的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
香蕉属于典型的“嗜钾”作物,生育期需要大量的钾肥。然而,我国华南香蕉产区部分蕉园土壤有效钾含量偏低以及不合理追施钾肥等问题现状的存在,加剧香蕉缺钾胁迫的危害程度。为阐明香蕉应答缺钾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本研究以香蕉主栽品种“巴西蕉”(Musa acuminate L.AAA ground,cv.Brazilian)为实验材料,采用幼苗盆栽试验,设置3个钾浓度水平:K0(0.00mmol/L)、K1
绵羊是重要的畜种,它能够为我们提供羊肉、羊奶、羊皮和羊毛等多种产品。对于肉用绵羊,生长和繁殖是选育的主要目标。但是,与绵羊生长和产肉相关的遗传因素还没有完全确认。因此,研究调节控制生长和产肉性状的代谢通路和基因将为提高羊肉产量和质量提供新策略。瘦素-黑皮质素信号通路上的基因在体重调节和能量稳态中至关重要。该通路上的相关基因,尤其是黑皮质素4受体(MC4R)、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
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是以课堂话语为媒介,教师和学生共同诠释思政意涵、构建价值理解、达成理性共识的过程。分析英语专业的12节课程思政课例,梳理教师在课堂话语中融入的高频思政元素,构建了涵盖人文情怀、家国情怀、个人品格和科学观的思政元素框架图。教师运用以互文性为前提的互动、意义协商和突显信息焦点的课堂话语策略,形成"对话—理解—共识"的课程思政教学路线,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英语专业教学实践中。
结核病(TB)是分别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和牛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类和牛的高传染性疾病。两种物种都拥有近99%的基因组同一性,并且可以以比感染自己的宿主更少的疾病严重程度感染彼此的宿主。这一观察结果导致了针对人类结核病的卡介苗芽孢杆菌(BCG)疫苗(牛分枝杆菌的改良形式)的开发。目前,卡介苗是唯一可用于结核病的疫苗,对成人没有增强作用和功效。有希望的辅助剂或BCG补充剂仍然是克服结核病
中国是桃产业大国,栽培面积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然而,桃疮痂病在我国各桃产区普遍发生,造成桃品质下降、产量降低,对我国桃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通过对我国14省、不同品种、不同发病部位的桃疮痂病样进行症状观察,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生物学研究,对病原菌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对桃疮痂病菌侵染桃叶片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同时,建立了一套桃疮痂病菌对杀菌剂敏感性的检测体系,并基于此系统调查了我
粘体动物(Myxozoa)是形态简单、个体微小的专性内寄生虫,宿主范围广泛,能寄生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哺乳类。当前,关于粘体动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类学、生活史及起源与适应性进化,其中,起源与适应性进化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近三十余年来,粘体动物的阶元归属经历了从原生动物到后生动物,再到两侧对称生物以及刺胞动物的过程。但限于技术手段,目前无法进一步确定粘体动物在刺胞动物内部的具体归属和进化地位
柑橘具有独特的果实结构,不同组织的功能和形态各不相同。因此,在全器官或混合组织水平进行分析不可避免地会掩盖许多组织特有的现象。同时,柑橘具备典型非呼吸跃变型果实的成熟特征,针对于其成熟调控机理的研究尚不清晰。本研究以‘奉节72-1’(Citrus sinensis L.Osbeck)从幼果到成熟果实的6个发育阶段和4个主要组织类型(油胞层、白皮层、囊衣和汁胞)为主要研究材料,加上其他一些柑橘主栽品
桃(Prunus persica L.)是世界性的重要果树树种,我国桃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其基因组较小,仅为230 Mb,童期短,是蔷薇科果树最具有代表性的二倍体树种,桃高质量基因组图谱为桃基因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基因组结构变异(Structural Variation,SV)是遗传变异的重要类型,对生物性状具有极重要的影响。目前已知桃果实有毛/无毛性状、白肉/黄肉性状、溶质/不溶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