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美学思想——静态美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KAIIO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詹姆斯·乔伊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乔伊斯在这部作品里首次提出了静态审美理论,使这部小说成为研究乔伊斯美学思想不可多得的素材之一。鉴于目前国内外对乔伊斯作品,尤其对《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美学研究尚且不多,本文以《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为例,从语言学、叙事学、结构主义等角度对乔伊斯早期的美学思想,尤其是静态审美理论进行论证和阐释,并进一步论证这一理论在《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具体体现。静态审美理论实质上是一种提倡在内容摒弃道德说教与感化,通过形式传达审美情感的艺术形式观。这就要求作家在创作时在内容上淡化文本的说教功能;在叙述技巧上运用现代叙述方式的有关手段,尽可能地减少作家本人对文本的话语干预,从而将自己有效地隐匿在文本之后,留给读者更多自由解读的空间;在结构上,使结构具有表意功能;如此方能赋予形式以审美功能,使读者摆脱内容审美的束缚,享受文本形式带来的纯然的审美感受,从而在欣赏过程中不易产生任何欲望或厌恶的感情,因与文本保持适当的距离而在心理上处于静态。本文最后总结了静态审美理论的特质乃是对美的真实性、距离性和自由性的追求,进一步指出静态审美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乔伊斯早期美学思想体系的初步建立。
其他文献
列宁曾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一战前,俄国虽然号称世界第五大工业国,实际上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全国人口的80%是农民,出口额的74%是农产品和木材。
期刊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人类语言和思维方式都和文化密切相关。因而一个特定民族所用的隐喻性语言必然饱含着其特有的丰富文化内涵。鉴于此,本文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