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时容忍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q8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无线网络的发展非常迅速,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技术的发展也推动着人们对新型的网络进行研究,更多类型的无线网络为了能够适应新的应用场景而出现,如星际网络、卫星网络、野生动物监测网络等等。在这些新型的无线网络中,传统的数据传输所依赖的端到端连接通常是不稳定的,这就提出了如何在这样的网络中进行可靠数据传输的新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延时容忍网络的概念应运而生。   延时容忍网络是一系列的端到端连接不稳定的网络的统称,它采用了“存储-等待-转发”模式来进行数据传输。随着延时容忍网络应用的场景越来越多,延时容忍网络也在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新的技术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这些技术包括了新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新的路由算法、新的传输层协议、Bundle 层协议等等。   本论文在国内外延时容忍网络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对于延时容忍网络的性能有着决定性作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路由算法以及Bundle 层协议这几项关键技术。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如下:   1.回顾延时容忍网络发展至今的历程,对一些基于延时容忍网络的科研项目进行充分调研,总结近年来学术界和工业界对延时容忍网络进行的研究工作,分析现有延时容忍网络关键的几项技术,如Bundle 层技术和延时容忍网络中的研究热点路由算法,发现其中的不足。   2.提出适合于分簇延时容忍网络的新的TDMA 时隙分配算法EASA。   EASA 采用动态决定帧长,根据簇内每个节点的不同数据传输要求进行动态的时隙分配,通过这种方法提升网络内的带宽利用率。进行了不同场景内的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EASA 在延时容忍网络中对网络性能的提升效果。   3.提出一种新的延时容忍网络广播路由算法AEBP。AEBP 借鉴了延时容忍网络中现有的广播路由算法,使用自适应阈值选取技术和依据跳数等参数衰减的方法,能够显著降低延时以及广播时的网络开销。在多个不同场景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AEBP 相比传统的泛洪算法能够大大的降低数据传输次数,而相比EBP等算法能够很好的提升数据包到达率,能够从整体上提高网络性能。   4.提出一种新的Bundle 层数据包丢弃策略HWDP。通过仿真实验,发现现有的数据包丢弃策略在延时容忍网络环境下无法满足网络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HWDP 使用收集历史信息、分析数据包到达目的地的概率等方法来确定数据包权值,并通过比较缓存内部数据包的权值来决定应当丢弃哪个数据包。仿真实验表明此HWDP能够提高网络的数据包到达率,获取比传统数据包丢弃策略高出很多的数据包到达率。
其他文献
同时同频全双工(In-Band Full-Duplex,IBFD)传输技术,作为第五代(Fif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核心技术之一,不同于传统的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与时
液晶显示器(LCD)由于其功耗低、体积小、重量轻等许多其他显示器无法比拟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和消费电子等领域。液晶显示器越来越多地成为各种仪器仪表和测控系统中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内部建有局域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网、程控调度系统等,并且它们是彼此独立运行的网络,在这些网络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不仅需要大量的设备费、线路费和维护费,而
面对日益严峻的传统雷达的自身安全问题,基于卫星平台的雷达与通信一体化的研究领域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广播卫星充当发射机,地面站为通信和雷达探测接收机,卫星作
异构网络资源分配是伴随无线电通信发展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由于超过50%的语音业务和超过70%的数据业务均在室内进行,所以以小基站为研究对象组成的异构网络
随着城市中室内环境中诸如语音和视频通信,数字终端的数据传输等无线应用和服务的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如何对室内无线覆盖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和建设已经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与传统
在下一代通信系统中,LTE凭借其优良的技术特点,以及设备商和电信运营商的大力支持,将成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主力军。但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很多具有规模的移动通信标准,
现在战场电磁环境日渐复杂,对辐射源信号进行被动截获、分析,提取其关键的脉内调制参数,进而实现对辐射源目标的识别、干扰、攻击,对获得战争的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