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氢气被认为是一种有望替代传统燃料的清洁能源。目前,制备氢气的几种主要方式包括氯碱工业副产氢、电解水制氢、化工原料制氢和化石燃料制氢等。其中,电解水制氢是一种有效制备高纯度氢气的方法。但是,水的分解反应是一个较难发生的过程,每摩尔水分解需要237 k J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用来克服阴极HER(析氢反应)和阳极OER(析氧反应)的能垒,此外,电路中电阻和离子的迁移也会提高电解电压。过高的电解电位使得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氢气被认为是一种有望替代传统燃料的清洁能源。目前,制备氢气的几种主要方式包括氯碱工业副产氢、电解水制氢、化工原料制氢和化石燃料制氢等。其中,电解水制氢是一种有效制备高纯度氢气的方法。但是,水的分解反应是一个较难发生的过程,每摩尔水分解需要237 k J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用来克服阴极HER(析氢反应)和阳极OER(析氧反应)的能垒,此外,电路中电阻和离子的迁移也会提高电解电压。过高的电解电位使得电能消耗增加,因此开发高效的催化剂以降低过电位成为当前电解水制氢研究的关键。目前,HER的催化剂以Pt为主,OER的催化剂主要是Ru O2、Ir O2等,贵金属昂贵的价格、稀少的储量也进一步限制了这些催化剂的大量使用。因此,急需研发出低成本、高活性、高稳定性的催化剂。相较于传统的催化颗粒的调控增强其性能,通过载体结构的设计和调控也是一种新的思路。MXene基三维多孔结构载体能使催化剂暴露丰富的催化活性位点,大幅度提升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并且提高物质的传输能力。本论文旨在基于载体和活性颗粒的形貌结构调控,构筑MXene基的高效稳定电解水催化剂。本论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制备了一种Pt纳米颗粒负载在三维多孔结构载体上的析氢催化剂Pt/Ti3C2Tx-r GO3D。将Ti3C2Tx与GO利用水热反应制备成三维多孔结构载体,Pt前驱体还原成纳米颗粒负载在载体上制备成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高的HER活性,η10(电流密度为10 m A cm-2时的过电位)为41 m V,Tafel斜率为28 m V dec-1。在30000 s的稳定性测试后,Pt/Ti3C2Tx-r GO3D催化剂的过电位只增加了30 m V。(2)制备了一种磷化钴生长在三维多孔结构载体上的非贵金属催化剂Co P/Mo2Ti C2Tx-r GO3D。将Co(NO3)2·6H2O和Na H2PO2分别作为钴源和磷源,通过水热和低温磷化两步反应制备出催化剂。该催化剂在电解水的HER和OER过程中都表现出优越的性能。HER和OER反应的η10分别为113 m V和297 m V。稳定性测试中,催化HER 10000 s后电位仅上升24 m V,催化OER 30000 s后电位仅上升67 m V。(3)制备了一种硫化铁生长在Mo2Ti C2Tx-r GO3D复合载体上的非贵金属催化剂Fe S2/Mo2Ti C2Tx-r GO3D。将Fe(NO3)3·9H2O和TAA分别作为铁源和硫源,通过水热和低温退火使其结晶得到催化剂。在HER反应中,η10为196 m V,Tafel斜率为70 m V dec-1。
其他文献
随着汽车、通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行业发展,要求铝合金产品具有大型、复杂、薄壁等特点,传统的铝合金材料局限于其较低的硬度和耐磨性、高线性膨胀系数和大体积收缩率已经不能满足性能要求。原位自生铝基复合材料的增强颗粒在熔体内部生成,增强相尺寸细小、分布均匀,与基体结合强度高,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强韧性相比传统铝合金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采用混合盐(LSM)反应法,
电磁污染不仅对电子设备或精密仪器产生不良影响,干扰其正常工作,而且对人的身体健康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电磁屏蔽材料能够有效地吸收非必要的电磁辐射,从而降低电磁波的有害影响。尽管目前对已经对具有超高屏蔽性能,超轻重量或超薄厚度的电磁干扰(EMI)屏蔽材料的设计和构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同时具有疏水性、阻燃和隔热保温等多功能电磁屏蔽材料的报道却还不常见。在本论文的第一部分,我们通过浸涂法将岩棉(RW)
早期地震学研究中,人们通常将地表介质视为各向同性介质,基于各向同性理论研究地震波的传播特性。随着对地下介质认识的深入,人们发现如果仅使用各向同性理论进行研究,会给复杂油气藏开发和地震勘探资料解释带来一定困难。这是因为实际地层中并不都是各向同性的,有些地层介质表现出各向异性特性,如沉积岩在其沉积过程中颗粒会呈水平排列而形成水平层状结构。地震波在其层状平面内各个方向传播性质相同,但在该平面外的各个方向
近年来,3d过渡金属离子凭借低廉的价格、丰富的光谱性质等优势正逐渐取代传统的稀土离子,成为新一代发光材料的激活剂。在进行这类发光材料的合成之前,如果能对其中掺杂的3d过渡金属离子的发光性质进行预测,就可以降低实验合成的盲目性,从而极大地提高新材料的研发效率,但迄今为止这类材料的发光性质与3d离子局域配位结构之间的直接关联,文献中尚不清楚。因此,研究3d过渡金属离子发光的影响因素,并以此预测这些离子
凤阳县板桥~洼子陈一带区域上处于秦岭多金属成矿带和胶东金成矿带的交接转换地区蚌埠隆起带上,目前已发现8处金矿点及马山金红石-钼矿,作为安徽省重要的金矿成矿有利地区之一,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虽然具有矿床工业远景的可能性,但由于大面积的第四系覆盖,地质工作程度总体上偏低,基础地质资料陈旧,浅覆盖区之下的基岩地层、构造、岩浆岩分布不明,长期以来制约着地质找矿突破。通过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和研究区内矿点检查分析
在我国交通、采矿工程领域中,时常出现因特殊环境条件影响而布置的小间距隧道,这些隧道往往易受到邻近工程的影响发生较大的变形、破坏甚至坍塌,因此对开挖过程中的小间距隧道及中间岩柱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本文依托华北某煤矿的泥岩地层巷道工程,采用FLAC3D、PFC3D等数值模拟工具,针对小间距深埋巷道开挖过程中对邻近巷道围岩及岩柱所产生的应力重分布机制及空间位移变形规律进行研究,取得了如下
精细描述、快速量测、直观表征岩体结构及其质量等级空间分布是解决诸多地下工程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如何高效率地进行岩体质量的评价、直观地三维展示岩体质量状况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基于Matlab开发了裂隙辨识程序提取近景摄影照片中的裂隙信息,并依托实际的矿山工程,实现了岩体质量的动态分级及其三维可视化。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如下:(1)数字近景摄影方法克服了传统裂隙统计测量方法的不足,为实现高效精确的
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最重要的铜金多金属矿集区之一,区内产出典型的矽卡岩型-斑岩型复合型矿床。铜陵矿集区北部的繁昌火山岩盆地内发育白垩系火山岩,火山岩覆盖区找矿一直是成矿带找矿的重要方向。铜陵矿集区和繁昌火山岩盆地已经取得丰富的矿床学研究成果,在铜陵-繁昌过渡区中已经发现的姚家岭大型铅锌多金属,相关研究较为深入;但区内桂花冲矿床研究集中于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等方面,对成矿条件方面研究相
关于稀土化合物改性聚四氟乙烯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已有研究报道,多为一种稀土化合物的单一添加,鲜有关于两种稀土化合物共同添加对PTFE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影响。本文选用稀土氟化镧(LaF3)和氟化铈(CeF3)作为功能填料,石墨作为基础填料制备了PTFE基复合材料,主要研究了PTFE基复合材料在对偶件表面上形成的转移膜,探讨了转移膜厚度和覆盖率变化,以及LaF3/CeF3对PTFE基复合材料摩擦界面微观结
GIS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稳定性高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中。盆式绝缘子是GIS的核心绝缘部件,受生产制造、安装、运行过程中众多因素的影响,其表面和内部可能存在多种绝缘缺陷,因此在运行中容易发生局部放电,加速盆式绝缘子的绝缘损坏过程。目前对于盆式绝缘子局部放电识别的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本文在实验中建立了盆式绝缘子典型缺陷局部放电实验平台,采集了大量局部放电超声波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