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会计学领域的研究者一直在不懈余力地寻找会计信息与企业价值之间的联系。Ohlson(1995)所提出的剩余收益模型,从理论上将会计信息与企业价值联接在了一起,而国内外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会计信息与企业价值、证券市场价格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的联系。杜邦分析体系是一种运用广泛的财务报表分析工具,它通过将资产收益率这一核心指标分解为利润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等成分指标,为利用会计信息预测未来资产收益率提供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便于利用剩余收益模型等估值模型对企业进行准确估值,为利益相关者的理性决策提供了重要参照。而改进杜邦分析体系则从各个方面对传统杜邦分析体系做出了补充和完善。本研究以Soliman(2008)的基本模型为基础,结合国内证券市场和企业经营的特点,构建出检验模型,将传统与改进杜邦分析体系进行比较,以探寻改进杜邦分析体系是否更适用于我国上市企业,对未来资产收益率预测效果是否更好。本研究以3516家在A股上市的非金融类公司为样本,以2008年到2016年为时间窗口,建立相关的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实证研究,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利用Excel、Stata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回归分析。本研究首先对观测期内的企业样本的财务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我国上市企业之间的财务指标差异性较大,其中以资产规模,经营净资产周转率等指标最为明显。然后,通过相应回归模型检验了两种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指标(资产收益率),与成分指标(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的信息含量,对比分析了两种杜邦分析体系的预测效果与国内适用性。最后以证券市场环境、规模、经营净资产周转率水平为控制因素,对结论的有效性进行了分组检验,结果发现:一般情况下,改进杜邦分析方法对比传统杜邦分析方法,在预测未来资产利润率上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在考虑证券市场环境因素、企业规模因素、经营净资产周转率因素之后,改进杜邦分析方法仍然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在两种体系的成分指标上,总资产周转率比净利润、权益乘数,经营利润率比经营净资产周转率指标更具有显著的增量信息提供能力;改进杜邦分析方法更加适用于经营净资产规模较小、经营净资产周转率较低、经营净资产周转率增量较高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