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加压钢板与带锁髓内钉两种由固定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差异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09年10月来我院收治的69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加压钢板组与带锁髓内钉组。加压钢板组33例,带锁髓内钉组36例。比较两种技术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出血量等疗效和骨不连、膝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将所得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术后观察肢体康复时间及肢体负重,功能锻炼等比较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26个月,平均13个月。两组失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带锁髓内钉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加压钢板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带锁髓内钉组优于加压钢板组。采用带锁髓内钉36例,1例术后出现局部切口感染,术后1个月,5例膝关节活动受限,11例髋关节活动受限。术后3个月,2例膝关节活动受限。术后6个月,1例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90°。全部病例均采用扩髓治疗,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为113.1d,术后患者均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疗效评价:优34例,良1例,中1例。采用加压钢板固定33例中,2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1例发生骨不连,2例因负重过早发生钢板断裂。术后1个月,8例膝关节活动受限,3例髋关节活动受限,术后3个月,5例膝关节活动受限。术后6个月,4例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90°。疗效评价:优30例,良1例,差2例。股骨干骨折术后感染率约为2.5%,高于闭合带锁髓内钉技术,两种手术方式住院时间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时间对比(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股骨干骨折,根据AO及BO原则,均应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有利于股骨干解剖复位及患肢早期功能锻炼及下地负重。有利骨折愈合,钢板内固定及髓内钉内固定均能达到上述要求。2、临床研究表明髓内钉固定同加压钢板治疗相比也有其独特的优越性:骨折畸形愈合发生少、改善功能、可早期恢复工作、住院时间短、骨折短缩畸形少、骨折愈合快。很少发生并发症,与切开复位相比也减少了感染率。3、对于小转子以下,膝关节间隙9cm以上的各种类型的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应是首选的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