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唐代文学中,佛教和诗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仅体现在佛教对唐代诗人思想意识的影响、佛教对唐代诗歌写作艺术及审美方式的影响,也体现在佛教对诗歌的传播影响上。传播是唐代诗歌艺术及生命得以延续的前提与保障。本文选取佛教中的寺院文化为切入点,分为四章,对佛寺文化影响下的诗歌传播环境、诗歌传播者意识、诗歌传播媒介与诗歌传播活动分别进行论述,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唐代佛寺文化在当时诗歌传播中扮演的角色与所起到的作用。第一章为佛寺文化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简要介绍唐代佛寺的数量、分布、经济等概况。第二部分对佛寺文化进行定义,即不再只限制于佛寺的藏品艺术、园林艺术等,而是将之范围拓展,加入佛寺中影响更为深远的功能文化。第三部分对佛寺文化与诗歌关系及其传播诗歌的有利条件进行分析,是对传播环境与条件的考察。第二章主要内容为佛寺文化中诗歌传播主体的意识及动因分析。首先,总结佛寺文化影响下的种种诗歌传播行为,并依据有无传播意识对这些行为进行分类。受佛寺文化影响较深的文人与部分僧人是传播诗歌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传播动因也因各自的阶级、身份迥异而不同,本文着重观察僧人在传播诗歌时所持有的动因,从“政治功利性”、“经济功利性”、“精神需求”三个方面较为详细地对其心理进行探究。章节最后讨论了僧人俗讲、僧人习业方式、寺院藏书对诗人传播意识的影响。第三章为“佛寺文化与诗歌传播媒介之关系”。本章从题壁媒介与纸本媒介两个方面进行入手。“题壁”一节,对寺院题壁行为的原因、题壁诗内容与这类诗歌的传播效果三个层面进行探讨。“纸本媒介”一节包括:“好事者”对佛寺题壁诗的抄录、寺中学郎的抄写与创作活动、书手与佛教信众的抄写活动、佛经复制方式的变化对雕版印刷发展的推动四个方面。在第四章中,本文对佛寺文化下诗歌的传播活动进行深度考察。本章节借用西方传播学对传播行为的分类,从“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三种不同类的传播模式,对僧人文人间的诗歌传播行为进行分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