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升解通瘀颗粒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的心绞痛症状积分、心电图、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评价升解通瘀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从抗炎角度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我院门诊及病房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52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升解通瘀颗粒,每日3次,每次2袋,疗程4周;对照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疗程4周。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观察心绞痛症状积分、心电图、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生活质量评分以及HS-CRP、IL-6、INF-α等炎症因子,并记录血常规、肝肾功、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1、一般资料:本试验计划纳入60例符合纳排标准的UA患者,共脱落5例,未完成病例3例。试验组脱落2例,未完成1例;对照组脱落3例,未完成2例。最终观察52例,试验组27例,对照组25例。入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2.6±8.16岁。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均以男性居多,试验组男性22(81.5%)例,对照组男性16(64%)例。两组BMI数值均>25 kg/m2,其分级属于超重水平。吸烟史及饮酒史各组均占40%或以上。两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疾病约80%;合并糖尿病者,试验组占33.3%,对照组占48%;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及脑梗死者近约20%。有半数以上患者曾行冠脉支架植入,有2例患者曾行冠脉搭桥术。血运重建后两组患者均存在冠状动脉主支及主要分支狭窄50%及以上者达90%以上。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指数、心率、血压、合并疾病以及治疗前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炎症因子水平等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疗效分析:①心绞痛症状积分:试验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各项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经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症状各项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经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3<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心绞痛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硝酸甘油用量及心绞痛总积分上两组间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心绞痛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比较,经卡方检验X2=0.016,P=0.899>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心电图比较:治疗后试验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59.3%,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0%,两组差别比较经卡方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80%,两组有效率差异经卡方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质量评价:治疗后两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价在PL、AS1、AF、TS、DP各项较治疗前评分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在改善AS1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HS-CRP、IL-6、INF-α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经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HS-CRP、IL-6 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明显,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评价: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无不良事件发生;不良反应中试验组有3例患者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对照组有2例患者自觉食欲下降、恶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升解通瘀颗粒能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心绞痛临床症状,提高中医证候疗效,具有与通心络胶囊同等的疗效,且在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上优于通心络胶囊。2、升解通瘀颗粒能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生活质量,且长解通瘀颗粒在改善心绞痛稳定状态方面优于通心络胶囊。3、升解通瘀颗粒能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HS-CRP、IL-6、INF-α水平,在降低HS-CRP、IL-6水平上优于通心络胶囊。4、升解通瘀颗粒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试验过程无不良事件发生,血常规、肝肾功、凝血功能等指标未见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