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和技术进步对资源型地区经济波动的作用机理分析——基于山西的实证研究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xuem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国民经济的发展促使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为满足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国家大力支持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山西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省份,长期将发展煤炭产业作为本省的发展战略核心,在实现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但随着国际国内煤炭市场需求饱和、煤炭价格下跌、经济形势下滑,原本火热的煤炭市场瞬间进入寒冬期,山西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传统煤炭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然不适应新经济的发展情况,转变发展方式势在必行。但由于煤炭价格的波动,使得山西煤炭企业在收益高时,将更多的利润继续投入煤炭行业扩大生产,却不愿发展技术以待转型。而在煤炭价格较低、市场低迷时,企业又因资金短缺、缺乏技术等问题难以转型,致使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巨大的压力。而作为转型关键的技术进步,却并未能在山西转型的关键阶段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支撑经济转型。
  基于此种现象,本文梳理了价格和技术进步对经济波动影响的相关文献,发现以往文献在分析两种情况时,并未将这两大因素统一于一个模型之中进行解释资源型地区经济波动。并且在关于资源型地区经济波动的相关研究中,我国学者往往只用一种资源产品价格作为解释变量。但是资源型地区经济往往拥有多种资源产业,并且每种资源产业都会带动该地区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为更好的解释整体价格水平对资源型地区经济的影响,本文创新性地研究资源型地区整体产出价格水平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同时,将价格和技术这两大影响因素融合在一个理论模型中进行分析,以更好的解释价格和技术共同作用于经济波动时产生的影响情况。本文首先构建经济理论模型深入分析价格和技术变动对经济波动的共同作用机理,推导出二者作用经济波动的关键方程。然后,依据关键方程构建计量经济模型,以山西数据为例,分静态预期和理性预期两种情况,通过时间序列门限回归模型和邹检验两种计量模型方法,从整体和分阶段两种角度验证理论结论和具体分析价格波动和技术进步对山西经济波动的作用。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最终得到以下几个结论:(1)理论模型分析发现,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资源型地区价格水平会和全国整体价格水平产生偏离差额。在静态预期下时,预期的全国整体价格水平的变动会保持不变,经济波动会完全受资源型地区价格水平波动的影响;在理性预期下时,资源型地区价格水平会和全国整体价格水平产生偏差。当价格变动偏离差为正时,该地区企业扩大生产;反之,价格变动偏离差为负时企业缩减生产,进而产生冲击导致经济波动。技术进步同样会对资源型地区经济波动产生直接影响,这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基本相符。(2)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静态预期更符合山西的实际经济情况。结果显示:1978-1993年,由于主要以计划经济为主,价格对山西经济波动作用不明显,主要是技术进步引起经济波动。1994-2007年,在市场经济下,价格成为山西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技术进步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偏弱,山西经济增长更加依赖资源价格的上涨而非技术进步。2008金融危机至今,价格冲击对山西经济波动作用减弱,技术进步成为引起经济波动和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3)基于理论和山西实证分析,完全市场下,价格对资源型地区经济波动的冲击要大于技术进步,表现出企业发展更依赖价格变动而非技术进步,这导致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固化,技术进步落后,出现市场失灵现象,需要政府主动调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借鉴了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构建出一个将价格水平和技术进步统一考虑的资源型地区经济波动理论模型,分析资源型地区价格水平和技术进步对经济波动的作用机理,推导出二者作用经济波动的关键方程。然后,以山西数据为例,分静态预期和理性预期两种情况,通过时间序列门限回归模型和邹检验两种计量模型方法,验证了关键方程并分析山西经济。提出政府主动调节经济转型的必要性和路径。
其他文献
自从人类踏入近代的历史进程,各民族都被卷入世界一体化的发展洪流之中,这个历史发展总趋势在昭示着人们,一个民族的独立与繁荣决不能脱离世界发展的轨道、独立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同样,在这样的历史潮流下,中国要谋生存、求发展,势必要融入世界经济秩序之中,选择适宜的发展道路,制定适合中国国情外贸发展制度。有效的发展制度需要有进步的理论指导,因此近代中国大量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的经济理论,希望能够为中国如何在世界经济中更好发展提供方案。近代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将西方的对外贸易理论引入中国,并且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逐步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促进农村产业振兴和产业兴旺的重要路径,因此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科技创新对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有必要探索科技创新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实际效果。在这一研究主题下,为了探究科技创新作用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机理及实际效应,本文按照“理论分析—现状分析—实证检验—优化政策”的研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的实验试题在高考卷中所占分数比重很大。2012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参考样卷”中,化学实验贯穿始终——比如选择题第8题的实验细节与实验安全,选择题第10题的银电量计实验,第26题离子反应现象和离子检验实验,第28题过碳酸钠制备实验等。这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很好地诠释了新课程对“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内涵的新发展,表明了实验化学复习的重要性。  因此,我
期刊
在高三复习中,常常要进行难度较大、灵活性较强的试题演练与评讲,其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对核心知识与方法的综合运用,加深理解,优化知识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灵活解题的能力,以及能从整体的高度驾驭高中所学的内容.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而不得不陷入就题论题的窠臼和重回题海的恶性循环之中.本文以2011年金华十校联考解析几何题为例,通过对试题解答过程的研究,以师生思维的再现与对接,对
期刊
自精准扶贫战略提出以来,我国许多贫困地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吕梁市作为传统贫困地区,其扶贫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年,消除贫困的目标马上就要实现。然而,现阶段无论是吕梁市还是我国其他地方,扶贫解决的主要是绝对贫困问题,即在收入上达到我国的脱贫标准。一些贫困户在脱贫后由于社会保障不健全或自身能力不足等诸多原因,难以获得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再次返回到贫困状态。因此要保证“真脱贫,脱真贫”,则必须解决脱贫人口的返贫问题,实现“短期脱贫”向“长效脱贫”的转变。对于吕梁市来说,结合自
商人行为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本文拟以明清晋南地区和晋中地区为例,在现有史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理论,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对学界关注较少的要素禀赋、商人行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探讨。
  晋南地区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河东池盐)及自身的农业发展优势而借助政策契机发展起来的,要素禀赋带动了商人的行为,商人行为和要素禀赋促进了商人的分工和专业化,减少了交易成本,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带动了晋南地区的人口集聚、产业集聚、资本集聚及城市集聚,从而促进了晋南区域经济的发展;而晋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重要驱动力,势必影响我国就业水平,新技术的应用在替代就业的同时又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但对就业影响的总效应具有不确定性。此外,考虑到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故本文研究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的地区差异,遵循“理论机制-现状分析-实证检验-优化措施”的思路,对比分析了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人工智能对就业造成的差异化影响。
  首先,通过梳理现有文献、相关理论,分析了人工智能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对就业的研究分为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益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根本. 整合是一种梳理、归整、合并、合成,最后形成一种整体合力的意思. 对知识点的归纳与整合是在对知识点整体掌握之后更高层次的事情,只有对知识整体结构有了清晰的理解才有能力对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整合. 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中的“整合”很有必要,实践证明,探索复习课中的“整合”是让学生走出题海,提高复习效益,做到轻负高质的一条有
期刊
城镇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国内消费需求的动力来源。自十八大召开以来,国家对城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而产业结构的发展问题同样也是我国政府关注的主要内容,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可以在产业结构的整个升级过程中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进而促使我国经济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目前山西省不仅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时期,同样也是经济转型发展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关键阶段。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产能过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之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截至2018年底,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0310万亿元,突破了90万亿元。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要归功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改革开放政策,促使各种资源的配置更为合理和高效。同时,由于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在农村,主要是收益相对较低的第一产业;在城镇区域,发展的更多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也导致了分布在农村或城市的居民,其收入会有较大差距。近几年,虽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但依然存在一定的不平衡。
  党的十九大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