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介体、环体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社会环境的变化客观上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变革与创新,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隐蔽性、自主性、全方位性等特征,能对大学生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的教育,可以有效地弥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集中体现了社会环境变化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客观要求。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参与观察法,从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视角出发,深层次、全方位地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理论渊源、作用机制、特征、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原则以及实施的具体途径等问题。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在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做出明确界定的基础之上,探寻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渊源,剖析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制,指出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隐蔽性、自主性、全方位性等特征,进而探讨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陶冶功能、强化功能、内化功能。第二部分阐述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必要性: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是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在要求;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实要求。第三部分探讨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原则:方向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继承和创新的原则、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第四部分论述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具体途径:发挥教师、管理者、后勤人员以及大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做到全员育人;按阶段、分年级地对大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全程育人;开发和利用各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做到全方位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