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简要介绍了新疆阿克陶县恰尔隆-带区域地层、大地构造单元和主要演化史等地质背景,较详细论述了恰尔隆一带不同时期岩浆岩的地质特征、岩石矿物学特征、岩石化学特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岩浆岩的形成时代,对比分析并研究了不同时期的岩浆岩特征,结合岩浆岩的基本特征初步探讨了研究区的成矿地质条件。
基本查明了调查区内岩浆岩的主体岩石类型、期次划分、形成环境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做到了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有所发现和有所进展。
1.根据岩浆岩的侵位围岩和相互穿切关系及邻区资料对比,将调查区内侵入岩划分为青白口纪片麻状花岗岩(γQbQ)、志留纪(变质)石英闪长岩(δoSM)、二叠纪闪长岩(δoPH)和侏罗纪花岗岩(γJH)及新近纪基性脉岩(βμN)等。
2.二叠纪闪长岩(δoPH)进一步划分出四个序次:第一序次-深色蚀变闪长岩(δo1PH);第二序次-蚀变石英二长岩(ηo2PH);第三序次-粗粒二长岩(η3PH);第四序次-长石伟晶岩(p4PH)。
3.侏罗纪花岗岩的主体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并发现有第二序次细晶花岗岩及第三序次花岗伟晶岩等三个岩浆活动序次;在与二叠纪闪长岩(δoPH)的侵位关系上,呈现明显超动接触关系,有隐爆角砾岩的发现。
4.区内的岩浆岩与造山事件关系密切。青白口纪片麻状花岗岩(γQbQ)被视为晋宁造山运动的产物(形成结晶基底);志留纪(变质)石英闪长岩(δoSM)是加里东运动的产物;侏罗纪花岗岩(γJH)是晚印支造山运动的产物;新近纪基性脉岩(βμN)是喜马拉雅运动的产物。
5.据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微量元素及稀土配分等研究结果,认为区内各时代中酸性侵入岩均属板内碰撞型幔-壳混合岩浆或壳幔混合岩浆。
6.在岩浆活动与成矿研究方面,岩石光谱数据及曲线图提供了重要找矿信息,W-Bi和Au-As-Hg组合显示出钨矿、铋矿和金矿是区内最有远景的矿种,其次是铅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