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凸现,生态环境史研究受到重视。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以历史学的角度研究人工植树造林的较少。如何构建和谐、友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这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民国时期国家与群众植树造林活动的研究,来探讨当时人们植树造林的动机、经过及造林效果不显著的原因,以此展示民国时期植树造林的面貌,并为我国现在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本文采用了省档案馆建设厅全宗的部分资料、四川大学图书馆建国前报刊室、线装书库、港台书室的有关资料以及现时的有关文章、著作内容等。运用了历史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知识;采用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与比较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写作手法;对民国时期植树造林的背景、具体经过、植树造林存在的问题与评价进行了探讨。 本文的内容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 绪论。主要内容包括此题目的研究价值和学术界的研究现状,笔者研究此题目的原因和资料来源,本文的写作手法、结构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民国四川植树造林背景。背景分为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在历史方面表现为追述秦代到民国四川森林的砍伐情况;在现实上表现为民国时期我国与四川的森林覆盖率少,木荒严重,中国自然灾害频繁和社会精英人士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四方面。 第三章 民国四川植树造林的概况。分为采种育苗情况,植树节宣传情况和植树造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