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语堂创作与翻译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行走于东西方文化之间,对中西方文化的熟悉和对中英两种语言的精通使他在翻译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其中就包括他在自己所著作品基础上进行的自译活动,尽管翻译学界对林语堂的译作关注较多,然而对林语堂自译作品的研究却少之又少。自译是一种很独特的翻译现象。近年来,学术界开始对自译现象进行越来越深入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翻译学界对描写性翻译规范的研究更是打破了了传统翻译理论的局限性,为自译现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以色列著名学者吉迪恩·图里的翻译规范为理论基础,借鉴运用图里所提出的三种翻译规范:初级规范,元规范,和操作规范探讨研究了林语堂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自译问题发现:林语堂自译时所遵循的初级规范是由其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这其中包括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所遵循的元规范则是受限于译作目的语读者的特点与目的语读者的期待以及林自译的目的;而林在自译中所遵循的操作规范即林在具体自译过程中所运用的翻译技巧则是基于以上初级规范和元规范的基础上所做出的选择。 通过分析本文最后得出结论:林语堂从其自译作品的选择,到翻译前决定采取的宏观翻译策略,再到具体翻译过程中运用的翻译技巧,无不受到诸多规范的制约和影响。初级规范决定了自译作品的选择,而元规范则制约了自译的宏观翻译策略,操作规范决定了自译过程的具体策略,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自译是诸多规范的产物,它同规范一样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描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