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的支点——弥尔顿《失乐园》中的亚必迭故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l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必迭是弥尔顿《失乐园》中的天使形象之一,在三分之一的背叛天军中,他是唯一拒绝参与撒旦罪恶计划并坚守自己对上帝信仰的天使。虽然在整个史诗中仅占243行,但亚必迭故事一直受到历代批评家的特别关注,特别是在人物评价、创作可行性、戏剧化效果和功能等方面,争论颇多。大多数研究肯定了该故事对史诗的重要作用,但对亚必迭故事在史诗中的具体作用和功能的探讨上存在分歧。因此,本文以亚必迭故事为切入点,通过文本细读和对比分析的方法,从撒旦对立面、亚当榜样和上帝正义之示范三个方面探讨亚必迭故事在史诗中不可替代的“支点”作用。   本文认为,弥尔顿将亚必迭作为撒旦的反衬人物进行塑造,通过塑造亚必迭虔敬、勇敢和忠诚的天使形象凸显和反衬撒旦骄傲、逞能和不忠的性格缺陷,而对二者武力较量的描写亦是为了象征理智的胜利者必是武力的胜利者。同时,弥尔顿也将亚必迭作为亚当的正面榜样进行塑造,在叙事长度相似的前提下,赋予二者相似的需独自面临考验的处境,对比二者在行为举措和命运结局上的截然不同。在情节构造上,亚必迭故事对亚当堕落故事有对应和对比的作用。亚必迭故事对弥尔顿创作意图的实现也至关重要。该故事有力反驳了“上帝不公正”的谬论,证明了上帝的“永恒天道”和上帝对人之正义。亚必迭故事在整个史诗中虽然着笔不多,但却是整个史诗的“支点”,在史诗的人物塑造、情节构思和创作意图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他文献
约翰·多恩的长诗《灵的进程》中的“灵”经历了山植物到动物到人转世的尘世之旅,本论文旨在探究这一尘世进程中所体现的精神的胜利,即爱和生命的主题。   本文共三章。第一
作为十九世纪英国女性作家的杰出代表,夏洛蒂·勃朗特把更多的笔触用来描述在生活中饱受磨难的单身知识女性,以唤醒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自我意识。作为她的最后一部完整的小说
艾丽斯·沃克,是美国当代最杰出、最具有影响力的非裔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主要反映黑人妇女在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双重压迫下的生存困境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同时也反映黑人妇女
随着全球化日益加深,中外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
本文结合心理学边缘性人格障碍理论,对约翰·巴思重要的作品《迷失在游乐场》中各篇章的主人公的边缘性人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为美国后现代作家中的重要人物,约翰·巴思为后
《嘉莉妹妹》和《欲望号街车》分别是著名作家西奥多·德莱塞与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两部作品都是以女主人公的命运为主线而展开,讲述了主人公的成长与情感历程。故事虽
索尔·贝娄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当代美国犹太作家,他的作品多以犹太文化和犹太价值观作为其主题思想。索尔·贝娄的第七部小说《赛姆勒先生的行星》描写了主人公对过去
学位
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坛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于1962年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其1939年发表的《愤怒的葡萄》奠定了斯坦贝克在美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