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滩海西部地区古近纪坡折带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1035846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地震、岩心和钻(测)井等多种资料,重点对辽河滩海西部地区古近纪的坡折带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开展研究。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该地区三维地震资料,结合钻(测)井资料,对工区各层序界面进行了划分识别,分析总结了关键界面的特征性质,厘定了辽河滩海西部地区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在古近系共识别出4个二级层序(SSQ1-SSQ4),11个三级层序(Sq1-Sq11)。其中SSQ1对应于沙四段;SSQ2对应于沙三段,内部可进一步划分为Sq2,Sq3两个三级层序;SSQ3对应于沙一二段,可进一步划分为Sq4,Sq5两个三级层序, Sq4对应于沙二段,Sq5对应于沙一段;SSQ4对应于东营组,可进一步划分为Sq6-Sq11六个三级层序,Sq6-Sq7对应于东三段,Sq8-Sq9对应于东二段,Sq10-Sq11对应于东一段。通过连井对比、井震结合等方法,建立了滩海西部地区古近系综合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该区古近系不同层序平面充填和纵向演化规律,认为滩海西部地区层序发育具有明显的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特点。结合连井、地震剖面以及层序厚度图,在辽河滩海西部地区古近系识别出两种成因类型的坡折带,即断裂坡折带(同沉积断层坡折带)和挠曲坡折带。同时,结合工区构造活动特征,明确了古近系重点层段的坡折带成因机制及展布特征。指出断裂坡折带主要发育在边界大断层海南断裂一侧和西斜坡北部斜坡-洼陷突变部位,挠曲坡折带则主要发育在葫东斜坡和西斜坡。在坡折带识别划分的基础上,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坡折带对层序发育样式及其沉积的控制作用。认为断裂坡折带控制了低位域的发育,坡折带之上不发育低位域,低位域以盆底充填体系为主,水侵体系域由扇三角洲体系和滨浅湖体系组成,高位域则是由扇三角洲体系和冲积扇体系组成。挠曲坡折带控制同样控制了低位域的发育,低位域主要由浅湖体系组成,水侵体系域主要由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和滨浅湖体系组成,高位域主要由曲流河三角洲和三角洲平原体系组成。挠曲坡折带之下对低位砂体的控制作用比较明显,坡折带之上发育河流和三角洲沉积。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让学引思”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高中数学教师要积极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加大教科研力度,加强生态新课堂的构建.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货车尤其是厢式货车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运输效益,货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